[發(fā)明專利]一種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156864.1 | 申請日: | 2016-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90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熊勇華;江湖;黃小林;裴可;熊穎;許恒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7 | 分類號: | G01N33/577;G01N33/535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對 黃曲霉 毒素 sub 檢測 方法 | ||
1.一種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該方法屬于直接競爭酶聯(lián)免疫法,該方法是針對黃曲霉毒素M1抗原的檢測,該方法中用于標記抗原的酶是觸酶C100,該方法中底物包括雙氧水和巰基丙酸修飾的碲化鎘量子點。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包被抗黃曲霉毒素M1單克隆抗體,而后加入待測樣品;
2)而后加入觸酶C100標記的黃曲霉毒素M1,混合后于35~39℃避光環(huán)境中反應40~80min,洗滌;
3)而后加入濃度為8~12μmol/L的雙氧水溶液混合,于35~39℃避光環(huán)境中反應20~40min;
4)而后加入巰基丙酸修飾的碲化鎘量子點混合,于室溫避光環(huán)境中反應10~20min;
5)檢測步驟4)產(chǎn)物的熒光強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包被抗黃曲霉毒素M1單克隆抗體具體包括以下操作:
A)取蛋白G,在酶標板上以0.04~0.06mol/L、pH9.4~9.8的碳酸鹽緩沖液作為包被液,稀釋蛋白G至18~22μg/mL;
B)去除酶標板上的液體后利用洗滌液洗滌酶標板,而后取抗黃曲霉毒素M1單克隆抗體,利用所述包被液在酶標孔內(nèi)稀釋抗黃曲霉毒素M1單克隆抗體至0.6~1μg/mL;
C)去除酶標板上的液體后利用洗滌液洗滌酶標板,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封閉液,于35~39℃封閉1~3h,而后棄去封閉液。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稀釋后,于0~8℃條件下靜置8~12h,再執(zhí)行步驟B);步驟B)中稀釋后,于35~39℃條件下靜置1~3h,再執(zhí)行步驟C)。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觸酶C100標記的黃曲霉毒素M1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的:
M)配制黃曲霉毒素M1肟化物濃度為0.8~1.2mg/mL的四氫呋喃溶液,加入N-羥基丁二酰亞胺至濃度為1.8~2.2mg/mL,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 亞胺鹽酸鹽至濃度為3.6~4.4mg/mL,而后于避光條件下反應40~80min;
N)而后固液分離,取上清揮發(fā)溶劑,取殘留物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即得到活化產(chǎn)物;
P)將步驟N)所述活化產(chǎn)物與含觸酶C100濃度為3.5~4.5mg/mL的碳酸氫鈉溶液混合,于避光條件下反應8~12h;
Q)而后透析去除游離的黃曲霉毒素M1肟化物,即得到所述觸酶C100標記的黃曲霉毒素M1。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N)中所述固液分離是10000r/min離心15min。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巰基丙酸修飾的碲化鎘量子點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的:配制含有8~12mmol/L硝酸鎘、20~28mmol/L巰基丙酸、3~7mmol/L碲氫化鈉的溶液即為前體溶液,所述前體溶液的pH為11~11.5,將所述前體溶液水浴加熱至93~97℃,即得到所述巰基丙酸修飾的碲化鎘量子點。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熒光強度的檢測是利用酶標儀實現(xiàn)的,激發(fā)波長為310nm,發(fā)射波長為590nm。
9.根據(jù)權利要求2~8任一項所述的針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滌是利用洗滌液沖洗或浸泡,所述洗滌液是含有0.3~0.7%(v/v)吐溫-20的PBST溶液,所述PBST溶液的濃度為0.005~0.02mol/L,所述PBST溶液的pH為7.0~7.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jīng)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56864.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一種不產(chǎn)黃曲霉毒素的黃曲霉菌株及其用途
- 用于ELISA檢測黃曲霉毒素的標準品通用替代物、其制備方法及黃曲霉毒素ELISA檢測方法
- 抗黃曲霉毒素通用單克隆抗體1C11在黃曲霉毒素B1熒光淬滅中的應用及方法
- 一種利用植物精油降解黃曲霉毒素的方法
- 大花薔薇酮A在防治黃曲霉和/或黃曲霉毒素污染中的應用
- 不產(chǎn)毒黃曲霉在降解黃曲霉毒素方面的應用
- 一種用于減少農(nóng)作物黃曲霉毒素含量的生物農(nóng)藥
- 一種花生莢果對黃曲霉侵染抗性的室內(nèi)鑒定方法及其應用
- 一種產(chǎn)毒黃曲霉的生物防治方法
- 一株不產(chǎn)黃曲霉毒素菌株ΔAflsnt2及防治黃曲霉污染的應用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