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硫酸鹽還原菌去除新興有機物微污染物的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54354.0 | 申請日: | 2016-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28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呂慧;陳光浩;賈妍艷;張會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華;裘暉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去除 有機物 有機微污染物 硫酸鹽還原菌 微污染物 硫酸鹽 水處理 水處理技術領域 芳香族化合物 剩余污泥處理 長鏈脂肪酸 活性污泥法 有機污染物 污水 代謝活動 電子供體 電子受體 還原反應 活性污泥 生物降解 物耗能耗 氧化態硫 反應器 功能菌 磺胺甲 烷烴 污泥 吸附 | ||
1.一種基于SRB去除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
(1)反應裝置的啟動:
啟動第一階段:向反應器中加入SRB活性污泥,調節反應體系pH,控制體系在厭氧環境,含有碳源、硫源、磷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的人工合成廢水進入反應器進行污泥馴化,時間為1.5~2個月;
啟動第二階段:當SO42-的去除率達到85%,對COD的去除率達到90%時,添加新興有機微污染物到進水中,使進水中的新興有機微污染物濃度為100μg/L,進一步馴化污泥,時間為1.0~2個月;
啟動第一階段和啟動第二階段的工藝操作條件為:進出水通過蠕動泵來控制,進水流量Q為2.6L/d,同時通過內循環來使泥水混合均勻,內循環設置為5個Q,反應溫度20~35℃,進水pH為6.9~7.1,水力停留時間10h,進水中碳、氮、磷的質量濃度比值為100:10:1;
(2)基于SRB活性污泥去除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微生物強化:
①啟動完成后,進水保持碳、氮、磷的質量濃度比值為100:10:1,同時添加新興有機微污染物到進水中,使進水中新興有機微污染物按設置的濃度梯度由500μg/L逐漸增加至2000μg/L;步驟①工藝操作條件為:進出水通過蠕動泵來控制,進水流量Q為2.6L/d,同時通過內循環來使泥水混合均勻,內循環設置為5個Q,反應溫度20~35℃,進水pH為6.9~7.1,水力停留時間10h;新興有機微污染物增加的濃度梯度為:500μg/L,1000μg/L,1500μg/L,2000μg/L,每個濃度條件下維持兩周;
②進水保持碳、氮、磷的質量濃度比值為100:10:1,同時添加新興有機微污染物使進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為1000μg/L,逐漸縮短水力停留時間,當SO42-的去除率為85%、COD的去除率為90%、對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穩定時,建立起基于SRB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穩定工藝環境;步驟②工藝操作條件為:進出水通過蠕動泵來控制,進水流量Q從2.6L/d逐漸提高到6.48L/d,同時通過內循環來使泥水混合均勻,內循環設置為5個Q,反應溫度20~35℃,進水pH為6.9~7.1,水力停留時間由10h逐漸縮短至4h;
(3)廢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
將待處理廢水作為進水通入穩定運行的廢水處理系統,去除待處理廢水中碳源、硫源以及新興有機微污染物;
步驟(3)工藝操作條件為:進出水通過蠕動泵來控制,進水流量Q為4.32L/d,同時通過內循環來使泥水混合均勻,內循環設置為6個Q,反應溫度20~35℃,進水pH為6.9~7.1,水力停留時間6h,進水中碳、氮、磷的質量濃度比值為100:10:1;步驟(1)、(2)、(3)所述的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為磺胺甲噁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RB去除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反應器為上流式硫酸鹽還原厭氧污泥床反應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RB去除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人工合成廢水中碳源由醋酸鈉提供,硫源由無水硫酸鈉提供,磷源由K2HPO4和KH2PO4提供,氮源由NH4Cl提供,微量元素包括Fe、Cu、Mn、Zn、Co、K和I;所述人工合成廢水中COD為500mg/L,SO42--S濃度為275mg/L,P-HPO42-、H2PO4-的初始濃度均為5mg/L,N-NH4+的初始濃度為50mg/L;所述人工合成廢水pH為7.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RB去除新興有機微污染物的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反應體系中SRB活性污泥濃度為17.59g MLSS/L,SRB活性污泥的MLVSS/MLSS=0.81,COD:S=1.8;所述的反應體系pH用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體系pH調節為6.5~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5435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濕地凈化系統的人工基質載體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太陽帆展開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