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精神病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52861.0 | 申請日: | 2016-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40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傳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傳玲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25/18;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精神病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精神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上屬于弱勢群體,由于存在心里障礙,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舉動,甚至有時會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目前,對于精神病的治療多采用西醫藥治療的方法,西藥容易讓病人產生依賴性,如果停止用藥很容易復發,不利于精神疾病的根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精神病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精神病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組成按質量配比為:藁本8-10份,金礞石15-20份,夜交藤10-14份,天麻7-11份,獨活8-12份,梔子8-10份,蔓荊子10-14份,甘菊花8-12份,旱蓮草8-12份,牛蒡子16-24份,北細辛6-8份,桂枝6-8份,生桃仁10-14份,郁金9-12份,合歡皮8-14份,炙甘草10-15份。
優選方案一:
其原料組成按質量配比為:藁本8份,金礞石15份,夜交藤10份,天麻7份,獨活8份,梔子8份,蔓荊子10份,甘菊花8份,旱蓮草8份,牛蒡子16份,北細辛6份,桂枝6份,生桃仁10份,郁金9份,合歡皮8份,炙甘草10份。
優選方案二:
其原料組成按質量配比為:藁本10份,金礞石20份,夜交藤14份,天麻11份,獨活12份,梔子10份,蔓荊子14份,甘菊花12份,旱蓮草12份,牛蒡子24份,北細辛8份,桂枝8份,生桃仁14份,郁金12份,合歡皮14份,炙甘草15份。
各原料的藥用性能如下:
藁本:性味辛,性溫。歸膀胱經。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用于風寒表證,巔頂疼痛,風濕痹痛。
金礞石:性味甘、咸,性平。歸肺、心、肝經。墜痰下氣,平肝鎮驚。用于頑痰膠結,咳逆喘急,癲癇發狂,煩躁胸悶,驚風抽搐。
夜交藤:養心,安神,通絡,祛風,治失眠癥,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
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經。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獨活:性味辛、苦,性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除濕,痛痹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要洗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蔓荊子:性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膀胱、肝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外感頭痛,偏正頭風,昏暈目暗,赤眼多淚,目睛內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
甘菊花:性味微苦、甘香,具有幫助睡眠,潤澤肌膚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可消除各種不適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勞。可治長期便秘,消除莫名緊張,眼睛疲勞,潤肺、養生。利于肝機能養護、神經質、痙攣。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頭痛,且對胃及腹部神經有所助益。明目、退肝火,治療失眠,降低血壓,可增強活力、提神。增強記憶力、降低膽固醇。
旱蓮草:味甘酸,性涼,入肝腎二經,無毒。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可治各種吐血,腸出血等癥。搗汁涂眉發,能促進毛發生長,內服有烏發、黑發功效。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用于熱毒瘡腫尚未潰者,常與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
北細辛:用于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桂枝: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里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功能: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生桃仁:味苦甘,平。入心經、肝經、大腸經。活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傳玲,未經李傳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528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