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48505.1 | 申請日: | 2016-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49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勇;魏琴;杜斌;馬洪敏;范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43 | 分類號: | G01N33/543;G01N21/76;G01N27/30;G01N27/327 |
| 代理公司: | 濟南譽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 地址: | 25002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巴胺 電化學 生物 免疫 傳感器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磷酸鎳銨NH4NiPO4微納材料和金@硫化銀納米棒Au@Ag2S NRs溶膠共同修飾的ITO導電玻璃上電聚合魯米諾后作為電化學發光工作電極W1,二氧化鈦納米片TiO2 NSs溶膠和萊克多巴胺抗體共同修飾的ITO導電玻璃作為光電化學工作電極W2,Ag/AgCl電極作為參比電極RE、鉑絲電極作為對電極CE,將四個電極共同插入同一電解池中組成四電極系統,將制得的四電極系統置于暗盒中,即制得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鎳銨NH4NiPO4微納材料為多孔片狀微納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硫化銀納米棒Au@Ag2S NRs溶膠為核殼結構的棒狀納米材料的水溶液,所述核殼結構的棒狀納米材料為以金納米棒為核,硫化銀納米粒子為殼層的棒狀納米材料,所述金納米棒是棒狀金納米粒子,長度為20~40 n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鈦納米片TiO2 NSs溶膠為二氧化鈦納米片的水溶液,所述二氧化鈦納米片為方形片狀的二氧化鈦納米粒子,邊長為60~80 n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W1和W2導電的一面相對插入電解池中,W1與W2間距為0.5 cm~1.5 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萊克多巴胺電化學生物免疫傳感器應用于萊克多巴胺的檢測,檢測步驟為:
(1)在W2上滴加待測萊克多巴胺溶液,在待測萊克多巴胺溶液中的萊克多巴胺與W2上的萊克多巴胺抗體免疫結合后,沖洗掉其余物質,再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萊克多巴胺二抗進行免疫結合,結合后沖洗掉多余的HRP標記的萊克多巴胺二抗,制得待測W2;
(2)利用電化學工作站,在含有固定濃度過氧化氫的電解液中,在W1上采用階躍電壓的方法對W1施加階躍電壓,初始電壓為0 v,階躍電壓為0.7~0.9 v,階躍時間為10~30 s;同時,在待測W2上采用時間-電流方法對待測W2施加恒定電壓,電壓為0~0.6 v;待測W2上的電流會隨著待測萊克多巴胺溶液中萊克多巴胺的濃度增大而相應增大,根據所得電流增大值得出待測萊克多巴胺溶液中萊克多巴胺的濃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大學,未經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4850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