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機雙屏控制的雙頭自動焊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48199.1 | 申請日: | 2016-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85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9/028 | 分類號: | B23K9/028;B23K9/28;B23K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4 | 代理人: | 劉冬靜 |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屏 控制 自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焊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場上常見的環形自動焊機,通常采用一臺PLC和一臺觸摸屏進行配合,對 單臺焊機(單頭焊機)進行單件產品的環形焊接。如單件產品進行環形焊接時的單槍焊機構 成是這樣的:采用一套旋轉機頭,旋轉機頭采用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或變頻電機進行驅動, 旋轉機構有水平安裝也有采用一定傾斜角度進行安裝的方式,但都只能完成一條環縫焊 接,對于產品設計要求外筒進行一條以上的環形焊縫的焊接,只能轉下一工序在另外設備 上進行。綜上所述,減振器在現有的設備情況下存在焊接效率低、產品的工序間的周轉增 多,可操作性較差問題。因此從焊接的工藝方法及工作流程、焊機的可操作性、焊接的效率 需進行新的探索。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減振器在現有使用的環形自動焊機存在焊接效率 低、產品的工序間的周轉增多,可操作性較差問題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機雙屏控制的雙頭自動焊機,包括一臺PLC,該PLC分別與左控制盒(7)、左側焊 接主電源(14)、左焊機的各執行機構、右控制盒(21)、右側焊接主電源(13)右左焊機的各執 行機構信號連接,左側焊接主電源(14)還與左焊機的各執行機構電連接,右側焊接主電源 (13)還與又焊機的各執行機構電連接,左控制盒(7)還與左觸摸屏(8)信號連接,右控制盒 (21)還與右觸摸屏(22)信號連接。
左控制盒(7)設置有左焊機自動/手動選擇按鈕(B1)、左焊機循環啟動按鈕(B2)、 左焊機循環停止按鈕(B3)、左焊機故障或回系統原位按鈕(B4)、左焊機故障報警按鈕(B5) 和左焊機緊急停止按鈕(B6),右控制盒(21)設置有右焊機自動/手動選擇按鈕、(B7)右焊機 循環啟動按鈕(B8)、右焊機循環停止按鈕(B9)、右焊機故障或回系統原位按鈕(B10)、右焊 機故障報警按鈕(B11)和右焊機緊急停止按鈕(12)。
本發明還包括機架,機架的左右兩部分分別安裝有兩臺結構相同的左焊機和右焊 機;
其中,左焊機的各執行機構包括左焊槍送絲機構(1)、左焊槍調節結構和左旋轉機 頭;左焊槍送絲機構(1)固定在機架左上方,左側焊槍調節結構包括左焊槍上下調節手柄 (3)、左焊槍上下調節氣缸(4)、左焊槍左右調節手柄(5)、左焊槍定位壓緊塊(6),左焊槍上 下調節氣缸(4)的缸體與機架固定連接,左焊槍上下調節氣缸(4)的活塞桿與左焊槍上下調 節手柄(3)和左焊槍左右調節手柄(5)組成的左焊槍位置微調機構固定連接,左焊槍位置微 調機構下方安裝有左焊槍定位壓緊塊(6),左焊槍定位壓緊塊(6)中壓緊有右焊槍固定套 (29),右焊槍固定套(29)內方安裝有左焊槍(30),左旋轉機頭安裝在左焊槍(30)下方的機 架上,左旋轉機頭包括左旋轉結構主體(11),左旋轉結構主體(11)上安裝有用于固定進行 焊接的產品零件(9)的左旋轉卡盤(10),左側焊接主電源(14)安裝在機架的左下方;
右焊機的各執行機構包括右焊槍送絲機構(16)、右焊槍調節結構和右旋轉機頭; 右焊槍送絲機構(16)固定在機架右上方,右焊槍調節結構包括右焊槍上下調節手柄(17)、 右焊槍左右調節手柄(18)、焊槍上下調節氣缸(19)、右焊槍定位壓緊塊(20),焊槍上下調節 氣缸(19)的缸體與機架固定連接,焊槍上下調節氣缸(19)的活塞桿與右焊槍上下調節手柄 (17)和右焊槍左右調節手柄(18)組成的右焊槍位置微調機構固定連接,右焊槍位置微調機 構下方安裝有右焊槍定位壓緊塊(20),右焊槍定位壓緊塊(20)中壓緊有右焊槍固定套 (29),右焊槍固定套(29)內方安裝有右焊槍(31),右旋轉機頭安裝在右焊槍(31)下方的機 架上,右旋轉機頭包括右旋轉結構主體(25),右旋轉結構主體(25)上安裝有用于固定進行 焊接的產品零件(9)的右旋轉卡盤(26),右側焊接主電源(13)安裝在機架的左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481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生成魯棒的可視外殼的方法
- 下一篇:海量點云數據的存儲與實時可視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