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48084.2 | 申請日: | 2016-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36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倪紅堅;馬搏;孟慶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C10G1/00 | 分類號: | C10G1/00;C10G1/04;E21B21/06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 37104 | 代理人: | 黃曉敏;于正河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棄 鉆井 處理 方法 | ||
1.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熱力預處理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方式對廢棄油基鉆井液進行處理,先對廢棄油基鉆井液進行預處理,實現固液分離和水分排出后,破除廢棄廢棄油基鉆井液乳化狀態,再采用帶有挾帶劑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將油質成分從廢渣中萃取出來,其具體過程為:
(1)、將井口流出的廢棄油基鉆井液通入振動篩,實現固液初步分離得到廢液和含油廢屑,廢液返排入泥漿池中重復使用;
(2)、將步驟(1)的含油廢屑送入干燥機,在80-100℃下進行干燥,使含油廢屑中的濕份蒸發,得到含油干廢渣;
(3)將步驟(2)得到的含油干廢渣送入含有挾帶劑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裝置中進行間歇式萃取得到萃取相和萃余相,萃取溫度為30-60℃,萃取壓力為10-28MPa,CO2流速為1-8ml/min;挾帶劑和超臨界二氧化碳的體積流量比為1:5-20;
(4)步驟(3)中萃取后的萃取相進入分離罐進行等溫降壓分離,分離溫度為35-80℃,壓力為5-10MPa,分離出的油組分進入油回收罐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進入冷凝器循環使用;萃取后的萃余相含油量小于500mg/kg,能直接排放或作為建筑用材,實現對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裝置的主體結構包括二氧化碳儲罐、閥門、冷凝器、增壓泵、調壓罐、熱水浴、第一放空閥、壓力溫度數據采集系統、攪拌葉輪、萃取釜、加熱線圈、冷水浴、分離罐、油回收罐、濕式流量計、第二放空閥和單向閥;二氧化碳儲罐和冷凝器之間設有閥門,冷凝器和增壓泵管道連通,冷凝器將二氧化碳儲罐中的二氧化碳變為液態,便于增壓泵增壓;增壓泵與調壓罐通過單向閥管道連通,調壓罐作為緩沖裝置對二氧化碳進行升溫;調壓罐放置在熱水浴中,調壓罐與萃取釜之間的管道上設有第一放空閥,萃取釜為萃取容器,萃取時設置2-3個同樣尺寸的萃取釜交替使用;攪拌葉輪設置在萃取釜內,對被萃取物進行定量攪拌,以增大接觸面,強化萃取效果;萃取釜的外側安裝有加熱線圈;萃取釜與分離罐管道連通,分離罐放置在冷水浴中,分離罐的下端與油回收罐管道連通,油回收罐從分離罐中回收萃取的油組分;調壓罐、萃取釜和分離罐內均設置有溫度壓力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分別與調壓罐、萃取釜和分離罐內的溫度壓力傳感器連接,并分別記錄其溫度壓力,調節溫度;分離罐的上端與濕式流量計連接,分離罐分離出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濕式流量計和放空閥控制,重復進入冷凝器或經放空閥排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挾帶劑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乙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廢棄油基鉆井液是指鉆井過程中由油基鉆井液攜帶出井口,是一種由油、水、瀝青、鉆屑、高分子化合物和其它雜質構成的乳狀物質,經預處理后,廢渣含油率為5-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4808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毛細管編織式流通比色皿
- 下一篇:菱角皮填料厭氧——好氧一體化生物接觸氧化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