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井下油水分離器及分離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41387.1 | 申請日: | 2016-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45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汪志明;王小秋;曾泉樹;趙振宇;趙巖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E21B43/38 | 分類號: | E21B43/38;E21B4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趙燕力 |
| 地址: | 10224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井下 油水 分離器 分離 系統 | ||
1.一種井下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包括:
分離器進液口,井下采出液從所述分離器進液口進入該井下油水分離器內 部;
限流管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與所述分離器進液口連通,所述限流管路的 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限流管路出口;所述限流管路的內部形成供液體流動的過流 通道,所述過流通道包括多個交替設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所述大截面段的 過流面積大于所述小截面段的過流面積;
摩阻管路,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與所述分離器進液口連通,所述摩阻管路的 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摩阻管路出口;所述摩阻管路內部的過流面積均相同;所述 摩阻管路與所述限流管路并列設置,所述摩阻管路的長度大于所述限流管路的長 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路沿直 線向上延伸;所述摩阻管路彎曲盤繞向上延伸;所述限流管路出口與所述摩阻管 路出口位于同一高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路由多 段大直徑鋼管和多段小直徑鋼管交替連接構成;所述大直徑鋼管的內徑大于所述 小直徑鋼管的內徑;所述摩阻管路由彎曲鋼管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井下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 油水分離器的下部還設有一緩沖腔,所述分離器進液口位于所述緩沖腔的下端, 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和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均與所述緩沖腔連通。
5.采用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的分離系統,其特征 在于,所述分離系統包括頂部封隔器、篩管、隔離封隔器和油水分離管柱;所述 頂部封隔器設置在所述篩管的上端,所述隔離封隔器設置在所述篩管的中部;所 述頂部封隔器與所述隔離封隔器之間為注水層,所述隔離封隔器的下方為產液 層;
所述油水分離管柱包括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插入密封裝置和油管,所述插 入密封裝置通過所述油管連接在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的下方,所述插入密封裝置 與所述隔離封隔器密封插接配合;所述摩阻管路出口與所述注水層連通;所述限 流管路出口連通到地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與所 述插入密封裝置之間設有下部灌裝泵。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離器 的上方設有上部灌裝泵。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灌裝泵與所述井 下油水分離器之間設有封隔器。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密封裝置的下端 連接帶孔管。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系統內形成有產 出液流入通道、富油液體舉升通道和低含油液體回注通道;
所述產出液流入通道將所述分離器進液口與所述產液層連通;所述富油液體 舉升通道將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與地表連通;所述低含油液體回注通道將所述摩 阻管路的下端與所述注水層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4138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儲層水敏感性室內評價方法
- 下一篇:一種二氧化碳法開采稠油油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