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砼面板壩滲漏監測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方案與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41128.9 | 申請日: | 2016-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6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曼;劉浩吾;陳江;王琛;唐天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3/04 | 分類號: | G01M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面板 滲漏 監測 分布式 光纖 傳感 技術 方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砼面板堆石壩周邊縫-垂直縫和面板破損區滲漏監測的分布式光 纖傳感技術型式及系統,能夠實現對砼面板壩工程滲漏的大范圍實時在線遙測。
背景技術
眾知,國內外面板堆石壩潰壩和重大事故的首要禍根在于集中滲漏。最高的面板 壩潰壩即我國溝后面板壩,就是由滲漏所致。三板溪、株樹橋等面板壩的嚴重漏水事故,導 致放空水庫進行修復。周邊縫-垂直縫漏水和面板損壞區漏水事故,隱蔽性強、時空隨機性 高。常規的點式監測設備對其早期征兆的監測無能為力,經常成為安全監測的空白區。
故近年國內外都關注研發光纖傳感監測?;跍囟仁聚櫡绞剑ㄟ^光纖監測由集 中滲漏造成的溫度分布異常,包括梯度法和加熱法,以識別滲漏出現并定位。毛里求斯 Midlands瀝青砼面板壩高30m,在面板與地基砼防滲墻連接處,鋪設長2850m光纖,電熱溫升 值約為2.5℃[1]。國內,2001年首次將加熱法拉曼型光纖測滲傳感DTS用于廣東長調面板壩 周邊縫滲漏監測[2]。湖北水布埡面板壩周邊縫滲漏監測,采用了加熱法準分布式FBG(光纖 布拉格光柵)系統[3]。
在面板壩領域里,上述長調面板壩光纖加熱后,溫升多為2~5℃,而有6處溫升為 1.6~2℃,依此判定為滲漏點。但事實上,同次測量中,鄰近點的溫度上下跳動4℃以上者,達 20處以上。這表明:DTS光解調儀-光電復合纜構成的加熱法光纖測滲系統的總體性能的缺 陷,集中體現在其SNR(系統信噪比)偏低,對滲漏的識別缺乏可靠性、可信性。簡言之,問題 是:1)電熱能量偏小,無滲漏溫升僅約2~5℃的量級;2)拉曼光纖傳感的光學解調儀不完全 適用于高壩的小局部溫度突變-精度要求高的場合。其解調儀的溫度測量精度為±1℃,特 別是拉曼散射光強很弱(比瑞利散射小1000倍),這限制了它的空間分辨率為米級(0.5- 1m),這對于滲漏降溫這種陡谷分布的觀測特別不利,在分辨率范圍內溫度效應會平均化、 增大誤差。
光纖傳感系統的測溫精度“本質上由系統的信噪比決定”[3],當SNR低時,溫度異常 這一人們要捕捉的信號“極易被觀測誤差所掩蓋”[4]。關于大壩監測誤差與監測參量的相對 關系,最相近的相關規定是:國家電力行業標準DL/T5178—2003《砼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 針對變形監測的規定為“要測定出大壩一般變形規律,監測值的誤差應遠小于變形量”。國 際測量工作者聯合會(FIG)變形觀測組提出“監測值的誤差型小于變形量的1/10~1/20?!睋? 此,則加熱法滲漏監測的溫度誤差應小于滲漏生成的溫升異常(背境溫升與滲漏區溫升之 差)的1/10~1/20。簡言之,溫升異常需比測溫誤差高1個數量級。
水布埡面板壩周邊縫滲漏監測釆用加熱法準分布式FBG(光纖布拉格光柵)系統, 施工期加熱溫升平均5℃[5]。但文獻[6]報導的蓄水后加熱溫升為5.3℃~22.3℃、平均11.3 ℃,由監測得出的結論竟是低溫升點為“地下濕度大”。須知,該壩的監測項目是“周邊縫滲 漏”,而“地下濕度”并非大壩安全監測項目。綜合表明,加熱FBG測周邊縫漏水迄今尚未得到 合理可靠的成果。
主要文獻:[1]M.Auflegeratel.砼面板堆石壩的分布式纖維光學溫度監控.現 代堆石壩-2009,中國昆明,2009,pp569-573.[2]秦一濤等.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在 長調水電站的應用實踐,大壩與安全,2004年1期pp45-48.[3]張在宣等.分布式光纖拉曼光 子溫度傳感器的研究進展.中國激光,2010年11期pp2749-2761.[4]魏德榮等.電力行業標 準DJ/T5078-2003《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修訂介紹.大壩與安全,2003年6期[5]季凡 等.水布埡大壩安全監測設計與新儀器應用.人民長江,2007年7期.[4]祝寧華等.光纖光 學前沿.科學出版社.[6]TAOJunetal.Applicationonseepagemonitoringby multi-pointopticalfibergratingtemperaturemeasurementsystem,SecondInt. SymposiumonInformationSci.&Eng.2009IEEEDOI10.1109/ISISE.2009.112。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4112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