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纖測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38925.1 | 申請日: | 2016-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44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許建中;陳泉;王元愷;周鵬;張恒;倪碧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南理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14 | 分類號: | G01N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華 |
| 地址: | 214192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檢測光纖剛性強度的光纖測量裝 置。
背景技術
通線電纜是傳輸電話、電報、傳真文件、電視和廣播節目、數據和其他電信號的電 纜。由一對以上相互絕緣的導線絞合而成。通信電纜與架空明線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傳 輸穩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條件和外部干擾影響等優點。
在中國專利文獻CN203205141U中公開了一種公開了一種通信電纜,包括纜芯和位 于纜芯外的外護層,所述的外護層內還設有至少一根塑料光纖,使用時,在匯總端或使用端 對塑料光纖施加光源,該條通信電纜中的塑料光纖便會發亮,從而可以方便地找到這根通 信電纜另一端的位置。作為優選:所述外護層內設兩根以上的塑料光纖;這樣,不僅施加光 源時更為方便,而且形成至少一根備用的塑料光纖,使用時可靠性更高;所述的外護層包括 由內而外同心設置的絕緣層、屏蔽層和護套;當然,外護層還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它結 構形式;該技術方案所設計的通信電纜,可以在匯總端或使用端方便地找尋其另一端的位 置,從而無需像現有技術中那樣對每一根通信電纜做標記,安裝維護更為方便。
上述專利文獻中公開的通信電纜雖然解決了安裝維護的技術問題,但是在使用過 程中因為經常把握不好光纖的剛性強度,安裝維護過程中容易造成光纖中斷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檢測光纖剛性強度的光纖測量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光纖測量裝置,包括有數據顯 示裝置,所述數據顯示裝置連接有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的垂直方向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 上端設置夾緊裝置;所述凹槽內具有滑行槽,滑塊可沿著滑行槽在所述凹槽內上下自由滑 動;所述滑塊通過傳感器與數據顯示裝置連接。
設置夾緊裝置,使得光纖的一端可穩固在檢測臺的凹槽內;檢測臺的垂直方向上 設置有凹槽,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得依靠滑塊的自身重力對光纖進行拉伸,從而獲得光纖的 剛性牽拉強度,以便將數據反饋給數據顯示裝置。進一步的,數據顯示裝置還可以連接一打 印機,將檢測結果打印出來,方便查看。
優選的,所述凹槽位置檢測臺的中間位置。
優選的,所述夾緊裝置通過一鋼絲繩與所述滑塊相連接,且所述鋼絲繩的長度小 于所述凹槽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光纖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數據顯示裝置;2-檢測臺;3-凹槽;4-夾緊裝置;5-滑行槽;6-滑塊;7-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光纖測量裝置包括有數據顯示裝置1,所述數據顯示裝置2連 接有檢測臺2,所述檢測臺2的垂直方向上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位置檢測臺2的中間位 置,所述凹槽3上端設置夾緊裝置4;所述凹槽3內具有滑行槽5,滑塊6可沿著滑行槽5在所述 凹槽3內上下自由滑動;所述滑塊6通過傳感器7與數據顯示裝置1連接;所述夾緊裝置4通過 一鋼絲繩與所述滑塊6相連接,且所述鋼絲繩的長度小于所述凹槽3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
具體使用時,將光纖截取一段,將一端固定夾緊在夾緊裝置上,另一端設置一個擋 片,開啟數據顯示裝置,將滑塊上移至緊貼夾緊裝置,然后松開滑塊6,使得滑塊6沿著凹槽3 內向下自由滑動,當滑塊6碰到擋片時,記錄數據顯示裝置1,即可打印出檢測數據,將擋片 卸下,松開夾緊裝置上的光纖,進行下一次檢測工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 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 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 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 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南理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南理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389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