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任意齒差內凸輪激波雙滾子塊式汽車差速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34263.0 | 申請日: | 2016-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3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梁尚明;徐毅;陳飛宇;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H48/14 | 分類號: | F16H48/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任意 齒差內 凸輪 激波 滾子 汽車 差速器 | ||
1.任意齒差內凸輪激波雙滾子塊式汽車差速器,主要由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左半軸架(2)、 圓錐滾子軸承(3)、右半殼(4)、雙滾子塊(5)、右半軸中心輪(6)、深溝球軸承(7)、螺 釘(8)、深溝球軸承(9)、套筒墊圈(11)、深溝球軸承(12)組成,其特征在于:摒棄了傳 統汽車差速器的行星齒輪系統,代之以“外齒內多相內凸輪——雙滾子塊——中心輪”系統, 該系統主要包括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左半軸架(2)、雙滾子塊(5)、右半軸中心輪(6), 以此系統實現差速,構成差速器;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的外部是直齒圓錐齒輪、內部是多 相內凸輪,即內部是具有三個互成120度夾角且軸心對稱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內凸輪,其自身 質量完全平衡,其輪廓曲線為余弦曲線,故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既是主減速器的一個錐齒 輪,又是差速器機構中的多相內凸輪,即多相內激波器,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將主減速器 和差速器有機地合為一體,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與右半殼(4)通過螺釘(8)固定連接成 一個整體并由一對圓錐滾子軸承(3)支撐在機架上;左半軸架(2)的左端為左半軸,左半 軸架(2)的左端通過左半軸與左邊后車輪(13)相固連、右端裝于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 的多相內凸輪中,左半軸架(2)的右端為套筒結構,沿該套筒結構的周向開有Z2個徑向導 槽,該導槽內裝有雙滾子塊(5),左半軸架(2)由一對深溝球軸承(12)支撐在外齒內多相 內凸輪(1)中;將右半軸與一個中心輪設計為一體,稱為右半軸中心輪(6),右半軸中心輪 (6)的右端為右半軸,右半軸中心輪(6)通過右半軸與右邊后車輪(14)固連在一起,右 半軸中心輪(6)的左端為中心輪,該中心輪是具有多個外凸部分的外凸輪,因此右半軸中心 輪(6)是具有多個外凸部分的外凸輪,其凸出部分的個數稱為右半軸中心輪(6)齒數,記 為Z6,右半軸中心輪(6)的中心輪部分內嵌于左半軸架(2)的右端套筒結構內,右半軸中 心輪(6)的左端通過深溝球軸承(9)支承于左半軸架(2)之內,右端通過深溝球軸承(7) 支承于右半殼(4)之內;上述雙滾子塊(5)由支架塊(15)、銷(16)、滾針(17)、滾針套 筒(18)組成,銷(16)的兩端與支架塊(15)兩側的孔之間均為緊配合,兩個滾針套筒(18) 均由銷(16)支承并通過滾針(17)與支架塊(15)組成滾動聯接關系;雙滾子塊(5)的中 間兩個滾針套筒(18)可在左半軸架(2)的套筒結構的徑向導槽內壁上沿徑向滾動,從而使 雙滾子塊(5)與左半軸架(2)之間構成滾動聯接,雙滾子塊(5)的兩端弧形外表面分別與 外齒內多相內凸輪(1)的多相內凸輪輪廓和右半軸中心輪(6)的外凸輪輪廓相嚙合各組成 一個高副;右半軸中心輪(6)的外凸輪輪廓曲線是雙滾子塊(5)一方面隨左半軸架(2)轉 動,另一方面又在左半軸架(2)的徑向導槽中移動的過程中,其內端圓弧面所處一系列位置 的包絡線;右半軸中心輪(6)的齒數Z6和雙滾子塊(5)的數目Z2之差為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任意齒差內凸輪激波雙滾子塊式汽車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外齒內 多相內凸輪與雙滾子塊、雙滾子塊與右半軸中心輪及左半軸架之間均為多齒嚙合,故重合度 大,承載能力大,可實現大功率、大扭矩差速傳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3426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轉式雜草處理攪拌齒輪
- 下一篇:減速裝置的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