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洗衣機智能除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33657.4 | 申請日: | 2016-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79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單世強;宋華誠;許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膠南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F33/36 | 分類號: | D06F33/36;D06F34/18;D06F39/00;A61L2/18;A61L2/20;A61L2/04;A61L2/24;D06F103/02;D06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張則武 |
| 地址: | 2664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洗衣機 智能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洗衣機智能除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獲取處理待洗衣物的洗衣水樣;S2:檢測洗衣水樣中的細菌值;S3:當細菌值超標時,洗衣機運行除菌程序。本發明通過檢測洗衣水樣中的細菌值,并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是否啟動除菌程序,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啟動除菌程序,并提高洗衣機洗衣的智能性,有效地消除待洗衣物上的細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洗衣機洗滌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洗衣機智能除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社會活動的增多,人們需要進入各種各樣的場合,例如探視病人或者進到不衛生的地方,這就使得人們的衣服上有時候會沾染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細菌。附著在衣物上的細菌會通過皮膚、口腔等進入到人體中,并寄生在人體組織液或者細胞中,偷竊人體的營養成分,而且細菌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等代謝產物會直接排泄到人體內環境中,輕者加重人體的代謝負擔,重者會干擾人體的正常生化反應;細菌的有毒代謝產物(大部分是無機化學物質,少數是蛋白質、脂質或者核酸)可能通過直接參與反應、影響酶活性等手段干擾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進而引發發燒、疼痛等應激反應,進而由于體溫的變化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及時對衣物進行除菌就非常重要。
現有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洗衣機上安裝了除菌程序對衣物進行除菌,例如采用高溫除菌,用戶可以在洗滌衣物時先選擇除菌程序對衣物進行除菌,之后再選擇洗滌程序洗滌衣物,而細菌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用戶其實并不了解衣物上是否真的有很多細菌,因此只能憑借猜想或者日常活動來選擇使用或者不使用除菌程序,缺乏針對性。且除菌程序對衣物具有一定的損害性,如果用戶每次洗衣服時都開啟除菌程序,就會大大縮短衣物的壽命;如果不開啟除菌程序,又會漏掉大量染菌衣物上的細菌,當與無菌衣物混洗時,還會造成交叉污染。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洗衣機智能除菌方法,通過檢測待洗滌衣物上細菌值,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啟除菌程序,使得洗滌衣物更具針對性,在細菌值高時開啟除菌程序對衣物進行滅菌處理,在細菌值低時不開啟除菌程序延長衣物壽命。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洗衣機智能除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獲取處理待洗衣物的洗衣水樣;
S2:檢測洗衣水樣中的細菌值;
S3:當細菌值超標時,洗衣機運行除菌程序。
進一步地,對洗衣水進行多次取樣,分別檢測其細菌值,并得出平均細菌值,再執行步驟S3。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對洗衣水首次取樣并檢測其細菌值后,判斷細菌值是否在預設范圍內,如果是,則對洗衣水進行多次取樣;如果否,則
當細菌值小于預設范圍的最小值時,直接進入洗滌程序;
當細菌值大于預設范圍的最大值時,先執行除菌程序,再執行洗滌程序。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包括:
對洗衣水樣進行高光譜成像,并獲取洗衣水樣反射的光譜信息;
分析光譜信息,檢測細菌值。
進一步地,所述分析光譜信息,檢測細菌值包括:
對光譜信息進行數據處理;
將處理后的數據與預先存儲的數據模型進行對照,確定洗衣水樣中的細菌值。
進一步地,所述洗衣機接入網絡時自動更新數據模型。
進一步地,在步驟S2之后還包括:
判斷細菌值是否超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膠南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膠南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336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洗衣機的波輪、內桶組件、桶組件及洗衣機
- 下一篇:一種智能除菌洗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