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飼料用旱稻品種的選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31401.X | 申請日: | 2016-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242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幼玉;張云燕;施曉棠;章清杞;李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飼料 旱稻 品種 選育 方法 | ||
1.一種飼料用旱稻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選高產、糙米粗蛋白質含量大于12%、出糙率大于80%的飼料稻作基礎親本P;谷稈兩用稻和高產抗逆性強的旱稻分別作一般親本P1和P2;
(2)雜交配組方法:以飼料稻為基礎親本P,為使P在雜種后代中的遺傳成分占7/8,保持其高產高蛋白綜合優良性狀,采用以下雜交配組方法:
第一次雜交:P×P1→F1-1;P×P2→F1-2;
第二次雜交:P×F1-1→BF1-1;P×F1-2→BF1-2;
第三次雜交:BF1-1×BF1-2→BF1-12;將BF1-12進行播種、種植以及篩選得到BF4-12;
第四次雜交:P×BF4-12→B2F1-12;
(3)各雜交世代的種植及雜交后代選擇方法:
a. 種植親本P、P1和P2,在開花期作雜交P×P1→F1-1,P×P2→F1-2;
b. 種植雜交F1代F1-1、F1-2和親本P,在開花期作雜交P×F1-1和P×F1-2,得回交F1代BF1-1和BF1-2;
c. 種植BF1-1 和BF1-2,開花期作雜交BF1-1 ×BF1-2→BF1-12;
d. 種植BF1-12,得BF2-12;
e. 在旱地上稀播BF2-12,播種完噴澆一次水,在之后的整個苗期不澆水,苗期28天后對秧苗進行抗旱性篩選,去除分蘗力差、植株莖稈細弱的苗,保留分蘗力強、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旺盛的稻苗,成熟后選擇稻稈粗壯、葉片保持綠色不早衰的單株260-300株單株收種得BF3-12;
f. 以株系方式旱作種植BF3-12,每個株系播種100粒,播種完噴澆一次水,在之后的整個苗期不澆水,苗期28天后對秧苗進行抗旱性篩選,去除分蘗力差、植株莖稈細弱的苗,每個小區保留分蘗力強、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旺盛的稻苗40株,成熟期選擇稻稈粗壯、葉片保持綠色不早衰的單株300株單株齊泥割下收種,將稻谷和稻稈分別掛牌標記,稻稈進行粗蛋白含量測定,篩選稻稈粗蛋白含量最高的30份稻稈對應的種子,得BF4-12;
g. 繼續株系播種BF4-12,開花期作雜交P ×BF4-12得B2F1-12,旱作種植B2F1-12,得B2F2-12;
h. 在旱地上稀播B2F2-12,播種完噴澆一次水,在之后的整個苗期不澆水,苗期28天后對秧苗進行抗旱性篩選,去除分蘗力差、植株莖稈細弱的苗,保留分蘗力強、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旺盛的稻苗,成熟后選擇稻稈粗壯、葉片保持綠色不早衰的單株240株單株收種得B2F3-12;
i. 以株系方式旱作種植B2F3-12,每個株系播種100粒,播種完噴澆一次水,在之后的整個苗期不澆水,苗期28天后對秧苗進行抗旱性篩選,去除分蘗力差、植株莖稈細弱的苗,每個小區保留分蘗力強、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旺盛的稻苗40株,成熟期選擇稻稈粗壯、葉片保持綠色不早衰的單株200株單株齊泥割下收種,將稻谷和稻稈分別掛牌標記,稻谷出糙后和稻稈分別進行粗蛋白含量測定,篩選糙米粗蛋白含量高于12%,且對應的稻稈粗蛋白含量高于7%的品系30份,得B2F4-12;
j. 株系方式旱作種植B2F4-12,每個株系播種50粒,播種完噴澆一次水,在之后的整個苗期不澆水,苗期28天后對秧苗進行抗旱性篩選,去除分蘗力差、植株莖稈細弱的苗,每個小區保留分蘗力強、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旺盛的稻苗20株,成熟期選擇稻稈粗壯、葉片保持綠色不早衰、穗子大、結實率高的單株80株單株齊泥割下收種,將稻谷和稻稈分別掛牌標記,稻谷出糙后和稻稈分別進行粗蛋白含量測定,篩選糙米粗蛋白含量高于12%,且對應的稻稈粗蛋白含量高于7%的品系20份,得B2F5-12;
k. 對20份B2F5-12株系進行重復產量試驗,挑最高產的株系即育成可以旱作栽培、高產的谷稈兩用混合飼料稻品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飼料用旱稻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飼料稻品種為“湘早秈24號”和“湘早秈32號”中的任一種;所述谷稈兩用稻品種為“東南201”和“東南202”中的任一種;所述旱稻品種為“滬旱7號”和“臨旱1號”中的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31401.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