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及納米纖維紗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130682.7 | 申請日: | 2016-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4854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呈坤;賀海軍;李博昱;于群;孫潤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D5/00 | 分類號: | D01D5/00;D02G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10048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電 納米 纖維 裝置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靜電紡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本發(fā)明還涉及利用上述裝置制備連續(xù)納米纖維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納米纖維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等特性,使其在過濾材料、組織工程、復合材料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但是無規(guī)則排列的納米纖維膜的再加工性和機械性能較差,限制了其在某些領域的應用和發(fā)展。因此,將納米纖維加工成納米纖維紗的形式,對于擴大納米纖維的應用范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靜電紡納米纖維的成紗方法主要有間隙集束機械加捻成紗、靜電紡圓盤集束機械加捻成紗、相分離集束水流加捻成紗、靜電紡氣流集束機械加捻成紗、靜電紡電場集束機械加捻成紗和靜電紡共軛集束機械加捻成紗等。此外,還有納米纖維包芯紗技術也有學者在研究,其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靜電紡無規(guī)則納米纖維包覆技術和靜電紡取向納米纖維包覆技術。但是上述方法普遍存在捻回傳遞不均、加捻捻度不易控制等問題,造成納米纖維紗的機械性能達不到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納米纖維紗制備中,由于捻回傳遞不均、加捻捻度不易控制等問題,造成納米纖維紗的機械性能達不到要求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制備連續(xù)納米纖維紗的方法。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包括供液紡絲裝置,退卷繞裝置,接收裝置,假捻裝置和成紗裝置;
供液紡絲裝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設置有金屬針頭,金屬針頭與直流高壓發(fā)生器的正極連接,注射器通過微量注射泵驅動注射;
退卷繞裝置包括退繞輥和卷繞輥,水溶線的兩端分別纏繞于退繞輥和卷繞輥上,注射器位于水溶線正上方;
接收裝置和成紗裝置依次位于退繞輥和卷繞輥之間,接收裝置位于水溶線下方;接收裝置和成紗裝置之間設置有假捻裝置,假捻裝置用于使水溶線旋轉;成紗裝置包括水槽,水溶線穿過水槽內部。
本發(fā)明的特點還在于,
接收裝置由兩根平行于水溶線的金屬絲組成,兩根金屬絲形成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水溶線位于兩根金屬絲形成平面的中心線偏上方位置。
水槽內依次設置有四條平行導輥,第一導輥和第四導輥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導輥和第三導輥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導輥和第三導輥低于第一導輥和第四導輥所處位置,水溶線依次經(jīng)第一導輥、第二導輥、第三導輥和第四導輥穿過水槽。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制備連續(xù)納米纖維紗的方法,所采用的一種靜電紡納米纖維紗裝置,包括供液紡絲裝置,退卷繞裝置,接收裝置,假捻裝置和成紗裝置;
供液紡絲裝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設置有金屬針頭,金屬針頭與直流高壓發(fā)生器的正極連接,注射器通過微量注射泵驅動注射;
退卷繞裝置包括退繞輥和卷繞輥,水溶線的兩端分別纏繞于退繞輥和卷繞輥上,注射器位于水溶線正上方;
接收裝置和成紗裝置依次位于退繞輥和卷繞輥之間,接收裝置位于水溶線下方;假捻裝置位于接收裝置和成紗裝置之間,假捻裝置用于使水溶線旋轉;成紗裝置包括水槽,水溶線穿過水槽內部;
接收裝置由兩根平行于水溶線的金屬絲組成,兩根金屬絲形成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水溶線位于兩根金屬絲形成平面的中心線偏上方位置;
水槽內依次設置有四條平行導輥,第一導輥和第四導輥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導輥和第三導輥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導輥和第三導輥低于第一導輥和第四導輥所處位置,水溶線依次經(jīng)第一導輥、第二導輥、第三導輥和第四導輥穿過水槽;
具體按以下步驟實施:
將紡絲液注入供液紡絲裝置的注射器內,控制環(huán)境溫度和相對濕度,調節(jié)金屬絲與金屬針頭之間的距離,開啟微量注射泵和直流高壓發(fā)生器,調節(jié)紡絲液流速和外加電壓,金屬針頭與金屬絲之間形成電場,在電場力作用下金屬針頭尖端產(chǎn)生射流,待液滴和射流穩(wěn)定后,靜電紡射流以螺旋狀運動軌跡沉積到金屬絲與水溶線之間,形成規(guī)則排列的納米纖維;開啟假捻裝置,使水溶線繞自身軸心旋轉,納米纖維緊密的卷繞在水溶線表面,同時開啟退繞輥和卷繞輥,控制退繞速度與卷繞速度保持一致且恒定,使表面包覆有納米纖維的水溶線勻速水平移動;包覆有納米纖維的水溶線依次經(jīng)第一導輥、第二導輥、第三導輥和第四導輥穿過盛有20℃以上清水的水槽,水溶線在水槽內溶解,得到連續(xù)的納米纖維紗,納米纖維紗由卷繞輥卷繞收集。
本發(fā)明的特點還在于,
金屬絲與金屬針頭之間的距離為100mm~200mm。
流速為0.2mL/h~0.6mL/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程大學,未經(jīng)西安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3068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