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蘇丹草協助玉米防治苗期地下蟲害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29385.0 | 申請日: | 2016-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61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林治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林治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埠***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蘇丹 協助 玉米 防治 苗期 地下 蟲害 方法 | ||
技術領域
一種利用蘇丹草協助玉米防治苗期地下蟲害的方法,屬于玉米地下害蟲防治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蘇丹草協助玉米防治苗期地下蟲害的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苗期地下害蟲的防治一直是玉米生產的一大難題,玉米苗期的地下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針蟲、螻蛄和蠐螬,這三種害蟲在玉米的苗期或從地上,或從地下啃咬玉米苗,造成玉米死株缺苗,導致玉米田缺苗斷壟。玉米是一種田間稀植的農作物,每畝密度通常只有3000-5000千株,如果田間缺苗很容易對玉米產量造成顯著減產,所以,玉米苗期地下害蟲的防治是玉米生產的重要課題。雖然近年來農藥化工企業生產出了許多新的農藥用以防治玉米的地下害蟲,但是效果仍不能盡如人意,特別是在玉米田地下害蟲大發生的年份,僅僅在玉米上施用農藥效果并不理想。開發新的玉米苗期地下害蟲的防治措施,進一步提高玉米苗期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化學防治與生物措施結合,更加有效地防止玉米地下害蟲的技術措施。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利用蘇丹草協助玉米防治苗期地下蟲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在玉米播種時于玉米行間同時播種蘇丹草,蘇丹草與玉米株行的間距為10-15cm;
(2)蘇丹草與玉米種子播種前都進行殺蟲劑拌種處理;
(3)出苗后在田間玉米和蘇丹草上葉面噴施殺蟲劑;
(4)當玉米長到8片真葉時,用玉米專用除草劑,結合化學除草將麥苗一并除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作用在于,在玉米播種的同時在玉米田中播種蘇丹草,蘇丹草的種子和幼苗就能夠分流地下害蟲對玉米苗的危害,而且蘇丹草的種子和幼苗與玉米一樣,都使用殺蟲劑進行處理,成了地下害蟲的毒餌,害蟲一旦進食就能夠毒殺致死,可以進一步減少地下害蟲對玉米苗的危害,提高玉米田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苗期在蘇丹草和玉米的葉面噴施殺蟲劑是為了進一步殺死在夜間出土,在地面上轉移危害,啃食植物的小地老虎。蘇丹草在玉米的田間與玉米的幼苗共生一段時間,待玉米苗長到8葉期以后,不容易遭受地下害蟲危害時,再用玉米專用除草劑對蘇丹草進行化學滅除,使之不影響玉米中后期的生長。本發明防止玉米苗期地下害蟲的原理在于分流害蟲,分而治之。在玉米的田間增加蘇丹草的種子和幼苗,分散了地下害蟲的取食目標,在分散的同時利用拌種和苗期噴施的農藥對害蟲進行誘殺,形成了對田間玉米苗的多重保護,因而效果優于單獨使用化學農藥對玉米進行拌種或葉面噴施防治地下害蟲的技術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利用蘇丹草協助玉米防治苗期地下蟲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在玉米播種時于玉米行間同時播種蘇丹草,蘇丹草與玉米株行的間距為15cm;
(2)蘇丹草與玉米種子播種前都用“毒死蜱”殺蟲劑拌種處理;
(3)玉米和蘇丹草出苗后在田間玉米和蘇丹草上葉面噴施菊酯類殺蟲劑“敵殺死”;
(4)當玉米長到8片真葉時,用玉米專用除草劑“苞衛”,結合化學除草將麥苗一并除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林治,未經楊林治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93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