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當歸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29060.2 | 申請日: | 2016-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8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多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232 | 分類號: | A61K36/232;A61K36/906;A61K9/1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23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當歸 配方 顆粒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當歸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中藥配方顆粒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提取濃縮制成的、供中醫臨床配方用的顆粒。國內以前稱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劑,商品名及民間稱呼還有免煎中藥飲片、新飲片、精制飲片、飲料型飲片、科學中藥等。是以傳統中藥飲片為原料,經過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包裝等生產工藝,加工制成的一種統一規格、統一劑量、統一質量標準的新型配方用藥。中藥作為我國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新醫改和國家發布的《意見》都表明了我國對中藥行業的發展導向和相應的扶持政策,未來各方資金都將會加快向中藥行業傾斜,以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配方顆粒銷售規模小、市場潛力大、主要生產企業均著手產能擴增,未來幾年中藥配方顆粒仍將保持30%左右增速,到2016年市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110億元,至2018年將快速增長到188億元。但目前提取方法落后,迄今為止,人們正在尋找一種有效的配方顆粒提取方法。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當歸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方案實現的:
一種當歸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將當歸洗凈、烘干,并粉碎,放入連續逆流超聲提取機中,加入乙醇水溶液后超聲逆流提取,過濾提取液,收集濾液和濾渣,濾渣再重復超聲逆流提取2-3次,且每次提取后再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回收乙醇,至60℃時相對密度為1.05-1.25的清膏;醇沉24h,用微孔濾膜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60℃時相對密度為1.20-1.30的清膏,減壓真空干燥即得當歸配方顆粒。
所述的連續逆流超聲提取機為單級式6節管,其中1-2節為浸泡提取管,3-6節為超聲提取管,加入為原藥粉8倍量的50%乙醇水溶液在超聲波功率為40-80KHz的室溫條件下每次超聲逆流提取30-45min。
所述的超聲逆流提取后的合并濾液是在真空度0.85~0.95Mpa,60℃減壓濃縮成1.05-1.25的清膏。
一種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備而成:當歸配方顆粒2份、慈竹筍18份、土羌活20份、黑色鱗毛蕨根25份、泡花子20份、澀草25份,當歸配方顆粒為上述方法制備而得。
所述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制備方法步驟為:取上述除當歸配方顆粒外其他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濃縮至65℃時相對密度為1.10-1.20,加入乙醇,攪拌,使含醇量按體積百分比計算達65-85%,靜置,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65℃時相對密度為1.20-1.30并回收乙醇,將濃縮液噴霧干燥,所得顆粒粉碎成干浸膏粉,加入當歸配方顆粒和輔料,制成所需制劑。
所述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制備方法中煎煮條件為:第一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2倍量,煎煮1-2h,第二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6-10倍量,煎煮1-2h。
所述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制備方法中噴霧干燥條件為:進風溫度為90-110℃,出風溫度為60-90℃,物料溫度為60-90℃,霧化壓力為0.2-0.5兆帕,噴霧速度為1-10ml/s。
所述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在制備抑制人胚腎上皮HK-2C細胞增殖藥物中的應用。
上述慈竹筍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土羌活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莖。黑色鱗毛蕨根為鱗毛蕨科植物黑色鱗毛蕨的根莖。泡花子為山礬科植物黃牛奶樹的樹皮。澀草為薔薇科植物銀葉委陵菜的根。其余為藥典品種。
有益效果:現有技術中,當歸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一般是水提,噴霧干燥,雜質多,服用量大,本發明提取的當歸配方顆粒有效成分含量高;另外含有當歸的植物組合物可以抑制人胚腎上皮HK-2C細胞增殖,減少人胚腎上皮HK-2C細胞的生長數目,該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形式,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凡基于本發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多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多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90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