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絮凝沉降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28334.6 | 申請日: | 2016-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85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林喆;匡亞莉;王光輝;王章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楊曉玲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絮凝 沉降 方法 裝置 | ||
1.一種絮凝沉降裝置,包括凝聚劑貯槽(1)、凝聚劑計量泵(2)、與原水相連的自吸泵(3)、射流泵(4)、絮凝劑計量泵(5)、絮凝劑貯槽(6)和絮凝沉降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聚劑貯槽(1)連接凝聚劑計量泵(2),自吸泵(3)連接射流泵(4),絮凝劑貯槽(6)連接絮凝劑計量泵(5),絮凝劑計量泵(5)連接射流泵(4),射流泵(4)的出口連接絮凝沉降槽(7)的入口;所述的絮凝沉降槽(7)包括絮凝沉降槽體、設在絮凝沉降槽體上的溢流水收集槽(701),溢流水收集槽(701)的底流處設有溢流水管(709),絮凝沉降槽體內設有中心管上錐斗(702),中心管上錐斗(702)下連有中心管(705),中心管上錐斗(702)與中心管(705)連接處設有大傾角隔板(703),大傾角隔板(703)下角上方開有連通絮凝沉降槽體下部的旁通管(710),大傾角隔板(703)下的絮凝沉降槽體內設有切向入料管(704)和螺旋隔板(706),絮凝沉降槽體下部經法蘭(707)連接有底流收集斗(708),底流收集斗(708)上連有底流管(7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傾角隔板(703)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小于45°。
3.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的絮凝沉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待處理的原水經主管道a接入自吸泵(3)的入料口,凝聚劑貯槽(1)內配制好濃度的凝聚劑經管道b并入主管道a,其流量由凝聚劑計量泵(2)控制;所述的主管道a和管道b的接口距離自吸泵(3)的距離應小于自吸泵(3)的吸程;
b.凝聚劑與原水在自吸泵(3)和管道c中混合后進入射流泵(4)的工作流體入口,絮凝劑貯槽(6)配制好濃度的絮凝劑經管道d進入射流泵(4)的吸入口,其流量由絮凝劑計量泵(5)控制;
c.混有凝聚劑的原水與絮凝劑在射流泵(4)中充分混合后,經管道e送入絮凝沉降槽體的切向入料管(704);
d.由切向入料管(704)進入絮凝沉降槽體的加藥原水沿螺旋隔板(706)形成的螺旋流道向下流動,在此過程中,原水中的顆粒物在藥劑作用下形成大的絮凝體,絮凝體在絮凝沉降槽體下部沉降到底流收集斗(708)中,再由底流管(711)流出;溢流水由中心管(705)向上流動,經中心管上錐斗(702)進入絮凝沉降槽體上部,部分未沉降的絮體進一步沉降到大傾角隔板(703)上,并沿大傾角隔板(703)向下流動,經旁通管(710)進入絮凝沉降槽體下部的底流;澄清后的清水溢流進入溢流水收集槽(701)中,再由溢流水管(709)排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絮凝沉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e長度小于2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83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