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27123.0 | 申請日: | 2016-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42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魏福順;袁秉文;王澤舉;劉木剛;陳永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9/70 | 分類號: | C21D9/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11302 | 代理人: | 馬苗苗 |
| 地址: | 0632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測 加熱爐 后續 鋼坯 溫度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板帶軋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熱軋帶鋼廠加熱爐,一般均采用加熱爐內鋼坯溫度數學模型來計算鋼坯溫度,鋼坯溫度模型計算的準確性通過埋偶實驗驗證,然后依據實驗結果修正模型計算偏差,校正了模型計算鋼溫的偏差,增強的計算溫度的準確性。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在軋鋼加熱爐加熱鋼坯過程中,如何控制鋼坯加熱溫度到達出爐時刻滿足軋機要求,又不產生加熱過程的過度加熱問題,從而達到減少燃料浪費和燒損,這個問題是困擾軋鋼加熱專業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解決了或部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控制鋼坯加熱溫度到達出爐時刻滿足軋機要求,又不產生加熱過程的過度加熱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建立鋼坯升溫系數概念設立鋼坯升溫系數αfm的公式,所述鋼坯升溫系數αfm指在爐溫與鋼溫1℃溫差下,每分鐘模型計算鋼坯溫度升高的數值,所述X為每分鐘鋼坯溫度升高數值,Y為爐溫,Z為鋼坯溫度;統計不同鋼坯溫度與加熱爐爐溫差值下,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根據統計的所述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帶入鋼坯升溫系數αfm公式,得出鋼坯升溫系數αfm;根據得到的鋼坯升溫系數αfm推導位于加熱爐內的鋼坯需要達到的溫度和加熱爐需要達到的溫度。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得到的鋼坯升溫系數αfm位于加熱爐內的鋼坯需要達到的溫度和加熱爐需要達到的溫度包括:得到加熱爐溫度與鋼坯溫度的差值;根據所述加熱爐溫度與鋼坯溫度的差值得到加熱爐最高溫度;根據所述得到加熱爐溫度與鋼坯溫度的差值確定鋼坯進入下一控制段的最低溫度。
進一步地,所述得到加熱爐溫度與鋼坯溫度的差值包括:所述最大允許爐溫與鋼溫差=(加熱爐最高允許溫度-鋼坯目標溫度)*80%。
進一步地,所述得到最大允許爐溫與鋼溫差利用2:8法則的原則:溫差采用最大溫差的80%左右,留有20%的調節余量。
進一步地,所述加熱爐最高溫度包括:所述最高加熱爐溫度=鋼坯目標溫度+最大允許爐溫與鋼溫差。
進一步地,所述鋼坯進入下一控制段的最低溫包括:所述鋼坯進入下一控制段的最低溫度=鋼坯目標溫度-αfm*鋼坯在下一段的時間*最大允許爐溫與鋼溫差。
本發明提供的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通過建立鋼坯升溫系數概念設立鋼坯升溫系數αfm的公式,所述指在爐溫與鋼溫1℃溫差下,每分鐘模型計算鋼坯溫度升高的數值,所述X為每分鐘鋼坯溫度升高數值,Y為爐溫,Z為鋼坯溫度;統計不同鋼坯溫度與加熱爐爐溫差值下,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根據統計的所述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帶入αfm(鋼坯升溫系數)公式,得出αfm鋼坯升溫系數;根據得到的αfm(鋼坯升溫系數)位于加熱爐內的鋼坯需要達到的溫度和加熱爐需要達到的溫度,可以反推計算后續鋼坯需要達到的溫度,也可以反推計算出要達到該鋼坯溫度時的加熱爐爐溫,解決了鋼坯加熱過程中的過度加熱問題,也解決了保溫待軋降溫幅度和提溫時刻的問題,減少燃料浪費和減少燒損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預測加熱爐內后續鋼坯溫度和加熱爐溫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建立鋼坯升溫系數概念設立鋼坯升溫系數αfm的公式,所述鋼坯升溫系數αfm指在爐溫與鋼溫1℃溫差下,每分鐘模型計算鋼坯溫度升高的數值,所述X為每分鐘鋼坯溫度升高數值,Y為爐溫,Z為鋼坯溫度。
步驟2,統計不同鋼坯溫度與加熱爐爐溫差值下,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根據統計的所述鋼坯溫度升高的數據,帶入鋼坯升溫系數αfm公式,得出鋼坯升溫系數αfm。
步驟3,根據得到的鋼坯升溫系數αfm推導位于加熱爐內的鋼坯需要達到的溫度和加熱爐需要達到的溫度。
詳細介紹步驟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71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