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甲狀腺癌的中藥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26129.6 | 申請日: | 2016-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90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曉;李志斌;李純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曉曉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35/00;A61K35/36;A61K35/586;A61K35/57;A61K35/58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甲狀腺癌 中藥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甲狀腺癌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甲狀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是來源于甲狀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按病理類型可分為乳頭狀癌(60%)、濾泡狀腺癌(20%),但預后較好,濾泡狀腺癌腫瘤生長較快,屬中度惡性,易經血運轉移,未分化癌預后很差,平均存活時間3~6個月,甲狀腺癌中以乳頭狀癌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甲狀腺癌的病因:(1)放射性損傷,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后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2)碘缺乏,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地區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3)其他甲狀腺病變,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系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4)遺傳因素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鉻細胞瘤等,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甲狀腺癌臨床上更多地采用腸外營養(即輸入營養藥)的方式對癌癥患者進行營養補充,長期的腸外營養補充易造成腸道絨毛萎縮,以及并發感染,從而加重對機體的危害;“藥食同源”是中華原創醫學之中對人類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中醫歷來強調“藥療不如食療”,食療成為現代人追求返璞歸真、健康飲食的最佳選擇;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針、吃藥,甚至手術之苦;
對于特殊營養食品,在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都有相應的規定和開發應用;而我國GB29922-2013《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醫學食品明確規定:2.1.1醫學配方食品: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滿足目標人群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2.1.2特定醫學配方食品: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滿足目標人群在特定疾病或醫學狀況下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中醫傳統醫學認為:“脾(即消化系統)為后天之本”,腸胃健康是健康之本,人體營養的99%需要靠腸道吸收,腸內疾病也是萬病之源;但隨著年齡越大,腸道中有益菌群(益生菌)比例逐漸減少;如雙歧桿菌在嬰幼兒時期占98%,到中年時降至10%,65歲以后僅占5%;人越老,益生菌越少,腸道功能也隨之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正常菌群在人體消化、免疫和抗病等方面有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與多種疾病,特別是腸道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而從已有臨床研究發現:益生菌能起到調節腸道菌群,控制腸道炎癥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調節方法;
直接口服益生菌雖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益生菌在腸道內無法定植,且停留、占位很少,易流失,停服后有害菌易復發,相關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治療周期長,往往使用后復發率非常高;為縮短相關患者的治療周期,減少停藥后復發率,本團隊通過近叁年來對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植機理的關鍵技術研究,努力尋求改進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植的“藥食同源之中藥”復方,考慮到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植的幾個關鍵要素:益生元的存在能起到定植作用、腸道pH環境的降低和提高益生菌細胞的腸道粘附能力等,基于上述要素,本課題組從數十種“藥食同源之中藥”中篩選合適的食材,首次發現了添加山藥、薏仁、雞內金、芡實和菊粉等藥食同源之中藥成分的提取物及水蘇糖,酵母、L-谷氨酰胺等后,對外源益生菌有很強的定植作用,為腸道微生態制劑中益生菌的組方選擇提供實驗依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曉曉,未經李曉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61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