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基于主動探測的抵御黑洞攻擊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21977.8 | 申請日: | 2016-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115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安豐;劉語欣;江良珊;劉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12/12 | 分類號: | H04W12/1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龔燕妮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傳感器 網絡 基于 主動 探測 抵御 黑洞 攻擊 方法 | ||
1.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基于主動探測的抵御黑洞攻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據傳感器網絡的能量充裕情況而產生不等數量的探測路由;
對剩余能量多的區域發起較多的探測路由,而對剩余能量少的區域發起數量少的探測路由,而對近基站區域沒能量剩余的區域不發起探測路由;
在探測路由過程中,節點記錄是否受到了黑洞攻擊,如果受到了黑洞攻擊則降低其信任度,而對成功路由的節點則提高其信任度;
在數據路由時,節點尋找下一跳時選擇高信任度的節點作為下一跳進行路由;
其中,探測路由不傳送數據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距離基站距離為l的節點,其發出的探測路由條數為下式:
其中,dl為距離基站距離為l的節點承擔的數據量,dl=((z+1)+(z(1+z)r)/2l)λ,R是網絡半徑,r是節點的發送半徑,λ是事件發生概率;κ1為數據包長度與探測包長度的比值,κ2為數據包長度與包頭長度的比值;
是探測路由的長度,單位為跳數,探測路由每經過ω跳后向發起探測路由的節點返回是否成功的探測包;dmax是距離基站最近的節點的承擔的數據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節點的信任度C按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fsuccess表示節點成功轉發路由信息的次數,ftotal表示總的轉發路由次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節點尋找下一跳時選擇高信任度的節點作為下一跳進行路由,是指選擇中繼節點集合中信任度最高的節點進行路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197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