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生產方法以及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19790.4 | 申請日: | 2016-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97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秀;唐洲;袁國和;張愛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凱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505 | 分類號: | 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匯誠永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張歡勇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4.5 鋰電池 正極 材料 及其 生產 方法 以及 前驅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生產方法以及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上世紀末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可充式電池,具有重量輕,比能量大,體積小等優異的性能,在數碼產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中廣泛使用,并在逐步向其他產品應用領域發展。
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便攜式電子產品的進一步多功能化和小型化,對電池輸出能量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電壓4.2V的鈷酸鋰已經不能滿足不斷提高的體積容量密度的要求,研究發現,提高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充電電壓,進而提高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成為一種有效途徑,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區間基本在3.0~4.2V之間,而以鈷酸鋰為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充電到4.5V時能夠增加15%以上容量,目前對于高電壓正極材料的研究均通過對正極材料的摻雜,包覆等方式提高材料的高電壓性能。如中國授權公告號CN103236532B的文件公開了一種具有4.5V電壓平臺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可溶性的鋰鹽、鎳鹽和錳鹽化合物按金屬離子摩爾比為Li:Ni:Mn=1:0.5:1.5的比例配好,溶解后攪拌均勻,溶液中金屬離子總濃度為0.2~5mol/L;溶解后加入絡合劑,然后將溶液放入密封的容器,再將溶液加熱到150~20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濃度為0.5~5mol/L的氫氧化鋰或氫氧化鈉溶液,直到pH值達到10~13;恒溫攪拌10~24小時,降溫,將產物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LiNi0.5Mn1.5O4材料。
對于其前驅體的研究較少,高電壓正極材料同樣需要具有高電壓性能的前驅體原料,如何制備具有高電壓性能的前驅體,尤其是4.5V的前驅體,將是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難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方法,該方法可以得到具有高電壓性能的前驅體,該前驅體燒結后制成電池,其充放電電壓可以達到4.5v以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置濃度為0.2~3.0mol/L的鎳鈷混合溶液,并混合添加劑,添加劑M為Mg2+、Al3+中的一種或兩種溶液,其中鈷離子、鎳離子、M的摩爾比為(1-x-y):x:y,其中0.02≦x≦0.2之間,y≦0.01;
2)將鎳鈷混合溶液加入反應釜,同時并流加入絡合劑和氫氧化鈉溶液,并且通入氧化劑進行氧化,加料的同時對反應釜中的液體進行持續攪拌,通過控制氫氧化鈉的流量使反應過程中的PH值保持在9.5~10.5,反應溫度保持在50~100℃;
3)將反應釜中溢出的物料進行固液分離、洗滌、脫水和熱處理,便可得到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Co1-x-yNixMy)3O4,其中0.02≦x≦0.2之間,y≦0.01。
本發明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4.5v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得到的前驅體與鋰源在高效混合機中混合,然后對混合均勻后的物料進行進行煅燒、最后降溫破碎可得到的鋰電池正極材料。
本發明另一方面還可以一種利用上述方法制備的4.5v鋰電池正極材料。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反應連續進行,工藝穩定,操作性強;
2.反應皆在溶液中進行,容易通過調整反應條件可獲得高振實密度,大粒徑顆粒的前驅體;
3.鎳鈷化合物、添加元素在溶液中可以達到原子級混合,混合程度遠大于粉末狀的鎳鈷化合物,簡化了在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混合、煅燒等工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得到的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電鏡圖
圖2為對比例1中得到的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粒徑圖
圖3為實施例1中得到的4.5v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XRD物相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凱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凱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197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