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螺形結構的風能發電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18896.2 | 申請日: | 2016-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4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飛 |
| 主分類號: | F03D9/25 | 分類號: | F03D9/25;F03D1/04;F03D1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蕪湖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構 風能 發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設備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螺形結構的風能發電機。
背景技術
風力發電機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功,機械工帶動轉子旋轉,最終輸出交流電的電力設,使用風力發電機,可以源源不斷地把風能變成我們家庭使用的標準市電,其節約的程度是明顯的,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只需20元電瓶液的代價。2007年,全球風力發電的累計裝機容量已達9.41萬兆瓦,比上一年的7.42萬兆瓦增加27%。2007年,中國風電裝機為605萬千瓦,提前3年實現2010年的規劃目標;2001年到2007年的6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增長了14倍;僅2007年一年,中國風電裝機就增加344.9萬千瓦,比中國風電有史以來的累積總量還多。隨著風電產業的高速發展,風電設備供不應求。目前市場上的風力發電機發電的效率不高,微風時的發電量小,風力強時,風能的利用效率不高,而且容易損壞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螺形結構的風能發電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螺形結構的風能發電機,包括底座、支撐柱、螺形風道裝置和發電機,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頂端通過法蘭軸承與螺形風道裝置相連,所述螺形風道裝置可以通過法蘭軸承繞支撐柱水平旋轉,所述螺形風道裝置包括集風口、螺形管道和出風口,所述螺形風道裝置內設置多個風輪,所述螺形風道裝置的集風口設置為喇叭狀,出風口的上沿向外延伸,所述螺形風道裝置頂部安裝尾舵。
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尾舵包括支桿和尾翼,所述尾翼在螺形風道裝置的出風口的上方。
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法蘭軸承的外圈法蘭固定在支撐柱頂部,所述法蘭軸承的回轉軸法蘭固定在螺形風道裝置的底部。
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形風道裝置的集風口、螺形管道和出風口均無縫焊接。
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設置螺孔,底座底面設置固定釘。
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為全鋼板底座。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螺形風道裝置的集風口,收集風能,再由螺形管道內的多個風輪帶動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由于風能在螺形管道內散失較少,利用多個風輪可以提高風能的利用程度,從而提高發電效率。螺形風道裝置與支撐柱通過法蘭軸承連接,使螺形風道裝置可以自由回轉,螺形風道裝置上連接尾舵,且尾舵的尾翼在螺形風道裝置的出風口的上方,可以使螺形風道裝置盡量面向迎風方向,避免出風口尾流的影響。底座上設置固定釘和螺孔,且底座為全鋼板底座,更加牢固結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俯視圖。
圖中標號為:1-底座,2-支撐柱,3-螺形風道裝置,31-集風口,32-螺形管道,33-出風口,4-法蘭軸承,5-風輪,6-尾舵,61-支桿,62-尾翼,7-螺孔,8-固定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參照圖1、圖2可知,一種螺形結構的風能發電機,包括底座1、支撐柱2、螺形風道裝置3和發電機,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支撐柱2,所述支撐柱2頂端通過法蘭軸承4與螺形風道裝置3相連,所述螺形風道裝置3可以通過法蘭軸承4繞支撐柱2水平旋轉,所述螺形風道裝置3包括集風口31、螺形管道32和出風口33,所述螺形風道裝置3內設置多個風輪5,所述螺形風道裝置3的集風口31設置為喇叭狀,能使流經的稀薄空氣加速、整流和均勻化,從而提高了風能的能流密度,使風能更加穩定,設置的多個風輪5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風能,提高了風能的利用率,出風口33的上沿向外延伸,所述螺形風道裝置3頂部安裝尾舵6,通過尾舵6定位風向,使螺旋風道裝置3的集風口31對準風向,提高風能利用效率。
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尾舵6包括支桿61和尾翼62,所述尾翼62在螺形風道裝置3的出風口33的上方,能夠有效避開尾流的影響,使集風口31盡可能朝迎風方向,提高風能利用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飛,未經高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188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投影鏡頭
- 下一篇:一種流態化選擇性排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