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簡易樁頭破除輔助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16632.3 | 申請日: | 2016-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60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9/00 | 分類號: | E02D9/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簡易 樁頭 破除 輔助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簡易樁頭破除輔助施工方法,屬土建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運輸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橋梁基礎樁基施工、承臺封底、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等基礎中樁基、地下連續墻的施工等,都需要灌注水下混凝土。而水下混凝土灌注后均需要對樁頭進行鑿除處理。但目前樁頭鑿除施工大多采用常規的機械破碎方法,如風鎬、液壓鎬和破碎錘等,是通過外力沖擊作用來破碎物體結構,由于混凝土的強度較高,加之還有鋼筋的存在,實際上,樁頭破除施工非常困難,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通過導管等裝置進行混凝土澆筑的作業。開始時,依靠灌入的混凝土壓力推動隔水塞將管內的水或泥漿排擠出去,接著由于導管底部管內壓力大于管外壓力,使澆注的混凝土從管底向上推進,混凝土頂面與水接觸部分可能質地松散,需要在最后清除。水下混凝土已被廣泛應用于地下連續墻、灌柱、沉井和沉箱的水下封底等。由于水下混凝土在全部澆灌過程中,最先灌注的混凝土始終與水或泥漿接觸,因此,最上部的部分混凝土強度較差,為了保證整體樁身混凝土質量,灌注混凝土需要超灌0.5~2.0m,成型好后開挖周邊土方,破除多余的混凝土,通常稱為“破除樁頭”
但破除樁頭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如:樁頭鑿除過程中混凝土應有足夠的孔洞,供風鎬等機具插入;樁頭鑿除過程中混凝土應有一定的破裂面(點);樁頭鑿除過程中混凝土與鋼筋能順利的脫落;樁頭鑿除過程中不需要鋼筋絕對順直或平行;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鋼筋籠不產生上浮;破除樁頭的方法應適用于不同深度、不同類型、不同形狀的水下混凝土樁頭破除;且針對現有施工機具,不要求特別機具設備,而且施工時間不受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水下混凝土樁頭破除過程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鑿除難度大等系列問題,提出一種簡易樁頭破除輔助施工方法,對現有施工工藝進行改進。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簡易樁頭破除輔助施工方法包括分次控制混凝土初凝時間、對樁頭鋼筋進行包裹處理減小鋼筋與混凝土剝離的難度;在現有樁頭混凝土樁頭中加插若干臨時錐形管頭,并對這些管頭作特別處理。
一種簡易樁頭破除輔助施工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分次控制水下混凝土初凝時間
初灌混凝土與后續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按不同初凝時間進行配制。根據水下混凝土灌注原理,同一根樁的混凝土若灌注時間超過3小時,則對其初凝時間分次控制。
① 初灌混凝土數量量計算:
考慮混凝土在導管口有一定活動范圍,以及頓管等施工需要,計算范圍算至導管底以下1.0~1.5m,按1.5m考慮,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數量可參考下式計算:
V≥D2π/4(H1+H2+1.5)K+d2π/4h1
即V≥=D2π/4(H1+H2+1.5)K+d2π/4 [H-(H1+H2)]rw/rc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D——樁孔直徑(m);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取0.5m;K-充盈系數,取1.10 ~1.30;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d——導管內徑(m);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即H1=/;——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取12kN/m3);——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m)。
②初灌混凝土初凝時間確定:
初灌混凝土除部分落入導管口下部外,當導管被混凝土埋入后,所灌混凝土將被向上擠壓推送,意即該層混凝土將始終與水或泥漿接觸,也就是今后作為樁頭需要鑿除的部分,該部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要求大于該樁混凝土的全部灌注時間,且考慮可能出現的停工情況;使混凝土在整個灌注過程中有較好的流動性。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時間取決于灌注速度,而灌注速度與施工機具設備情況、混凝土供應情況及樁長相關,故初灌混凝土初凝時間確定為樁的全部灌注時間外加1~2h。
③ 后續混凝土初凝時間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1663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體式回轉清障機及其清障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潮汐河工模型的消能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