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側向排氣偏心凝汽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15669.4 | 申請日: | 2016-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30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錫榮;韓振宇;戰福帥;劉洪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捷能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K9/00 | 分類號: | F01K9/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6651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向 排氣 偏心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凝結水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側向排氣偏心凝汽系統及方 法。
背景技術
目前,凝汽系統是發電廠熱力系統中重要的分系統之一,凝汽系統為整個 熱力系統提供冷源,并且起到為鍋爐給水預熱除氧的作用,降低了整個熱力系 統的傳熱端差,提高了火用效率,其效率直接關系到全場熱力系統的發電效率。
其中凝汽器通過冷卻水間壁換熱將汽輪機飽和蒸汽凝結成飽和水,使得熱 力系統可以循環利用凝結水,同時將熱力系統中漏入的不凝結氣體通過抽空氣 口抽走,減少了不凝結氣體對熱力系統的腐蝕等不良影響。
傳統的凝汽系統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傳統的凝汽器為上排氣,即凝汽器 布置在汽輪機下部,這樣汽輪機必須布置在凝汽器上部一定高度,這不僅增加 了架高的土建費用,安裝起來也非常麻煩;2.傳統凝汽器系統換熱管束的中軸 線與凝汽器本體中軸線重合,換熱管束中的蒸汽流動范圍較小,流動方向不確 定,影響換熱效果,3.傳統的凝汽系統循環水在系統中流動的時間和路徑較短, 整個系統換熱效率較低,對循環水的利用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側向排氣偏心凝汽 系統及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側向排氣偏心凝汽系統,包括凝汽器、真空泵、凝結水泵、低壓加熱器和 除氧器,所述凝汽器通過凝結水泵與低壓加熱器連接,低壓加熱器與除氧器連 接;所述凝汽器包括凝汽器本體、設置于凝汽器本體內部的換熱管束、設置于 汽器本體兩側的水室和設置于凝汽器本體側面的進氣室,所述水室排氣管道連 接,其中,所述換熱管束中線與凝汽器本體中軸線平行,所述換熱管束內布置 抽空氣口,所述抽空氣口與真空泵連接。
優選地,所述進氣室軸線與地面平行且與凝汽器本體軸線垂直。
優選地,所述換熱管束中心偏心布置與凝汽器本體中。
優選的,所述側向排氣偏心凝器系統還包括高壓加熱器,所述高壓加熱器 通過給水泵與除氧器連接。通過在系統通路中設置高壓加熱器,實現利用汽輪 機中壓缸抽氣加熱凝結水,實現對鍋爐給水再次預熱的目的。
優選的,所述與進氣室連接的排汽管道上設置壓力表。
優選的,所述凝結水泵由變頻電機驅動。
所述凝汽器,用于凝結汽輪機乏汽;所述真空泵,用于維持凝汽器本體一 定的真空度;所述凝結水泵,用于輸送凝結水,使用凝結水泵保證凝結水能夠 順利通過低壓加熱器和除氧器;所述低壓換熱器,用于加熱凝結水;所述高壓 加熱器,利用汽輪機中壓缸抽氣加熱凝結水,起到鍋爐給水,再次預熱的目的。
所述除氧器,用于利用汽輪機抽氣將凝結水加熱至沸騰狀態,降低凝結水 中氧氣溶解度,實現;
通過將換熱管束軸線與凝汽器本體中軸線偏心布置,優化了凝汽器的進汽 流場,提高了熱經濟性;
通過在系統通路中設置低壓加熱器,分別實現了利用汽輪機低壓缸抽氣加 熱凝結水,實現鍋爐給水的預熱。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步驟一:汽輪機乏汽通過排氣管道進入凝汽器本體側面的進氣室,進氣室 對汽輪機乏汽進行均勻分配,并轉換為蒸汽,并將蒸汽傳送至換熱管束周圍;
步驟二:蒸汽在流過換熱管束時凝結,一部分蒸汽轉換為凝結水,凝結水 根據重力作用流入熱井中,熱井對凝結水進行存儲,另一部分蒸汽不凝結,不 凝結的蒸汽被真空泵抽走;
步驟三:換熱管束內部設置冷卻水,冷卻水通過水室匯集和換向;
步驟四:熱井中的凝結水進入低壓加熱器,低壓加熱器利用汽輪機低壓缸 對凝結水進行抽氣加熱,并將抽氣加熱后的凝結水輸送至除氧器,除氧器通過 汽輪機將抽氣加熱后的凝結水加熱至沸騰狀態,并取出凝結水中的氧氣;
步驟五:從除氧器出來的凝結水通過給水泵進入高壓加熱器中,高壓加熱 器通過汽輪機中壓缸抽氣加熱凝結水,凝結水作為給水進入鍋爐再次循環利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將凝汽器進氣室設置在凝汽器本體側面,降低了汽輪機高度,減少 了架高汽輪機的土建費用;
2.通過將換熱管束偏心布置與凝汽器本體中,提高了蒸汽在換熱管管束中 流動的均勻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捷能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青島捷能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156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