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級復合石油增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7765.4 | 申請日: | 2016-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309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1 |
| 發明(設計)人: | 蔣廷學;侯磊;路保平;王寶峰;劉建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3/26 | 分類號: | E21B43/26;E21B43/27;E21B43/267;E21B49/00;E21B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劉烽;桑勝梅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級 復合 石油 增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級復合石油增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選取巖心樣本進行酸溶蝕率實驗、酸蝕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和鋪置支撐劑的裂縫導流能力實驗,通過酸溶蝕率實驗測得酸溶蝕率,通過酸蝕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和鋪置支撐劑的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分別測得導流能力參數,并基于測得的導流能力參數來預測產量,若酸溶蝕率超過20%,并且預測的產量達到預定值,則選擇進行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三級復合增產方法;2)按照先酸壓、再水力加砂壓裂,最后基質酸化的順序分別進行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石油增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產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石油領域的增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增產方法主要包括基質酸化、酸壓及水力加砂壓裂三種。一般而言,基質酸化主要用于砂巖和碳酸鹽巖(砂巖或碳酸鹽巖一般是滲透率高、污染高的那種),酸壓主要用于碳酸鹽巖(滲透率低或需要酸蝕長縫溝通不同的儲集體),而水力壓裂主要用于砂巖,以及其他的非常規油氣藏,如頁巖氣、頁巖油、煤層氣及干熱巖等。
但是,目前的增產技術存在以下諸多問題:
(1)技術種類單一。目前的增產技術還是以單一的水利壓裂或者酸壓為主,現場有時將基質酸化用于水力壓裂技術之前應用,其目的僅僅是酸泡井筒污染堵塞物,進而降低儲層巖石的破裂壓力。此外,基質酸化有時也用于酸壓技術,但僅限于多級注入酸壓--閉合酸化技術,并且現場操作時,僅靠簡單地降低些排量和酸液的黏度,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真正實現閉合酸化。目前還未見系統、高效的三級復合增產技術提出。
(2)壓裂液和酸液的種類及性質單一。現場進行壓裂或酸壓時,全過程僅按一種溫度、一種配方進行液體的優化,沒有考慮隨壓裂或酸壓的進行,裂縫內的溫度場是逐漸降低這一事實,從而容易對儲層造成額外的傷害,同時也較大程度地增加了壓裂或酸壓的成本。
(3)壓裂或酸壓施工參數單一。如大多數情況下采用恒定不變的排量進行施工,沒有考慮地層的儲隔層應力狀態及裂縫高度的上下延伸情況等。
因此,本領域亟需一種新的增產技術,以最大限度地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在目前低油價背景下,降本增效的意義更為重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三級復合增產方法的技術思路,充分利用了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三者的技術優勢,實現了特別良好的增產效果。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級復合石油增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巖心樣本進行酸溶蝕率實驗、酸蝕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和鋪置支撐劑的裂縫導流能力實驗,通過酸溶蝕率實驗測得酸溶蝕率,通過酸蝕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和鋪置支撐劑的裂縫導流能力實驗分別測得導流能力參數,并基于測得的導流能力參數來預測產量,
若酸溶蝕率超過20%,并且預測的產量達到預定值,則選擇進行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三級復合增產方法;
2)按照先酸壓、再水力加砂壓裂,最后基質酸化的順序分別進行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石油增產。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依據裂縫導流能力實驗結果來選擇復合增產技術類型。本發明提出對酸溶蝕率及對應的酸蝕裂縫導流能力進行平行實驗,并對酸蝕裂縫導流的實驗樣本再進行支撐劑鋪置的導流能力對比實驗,由實驗結果進行產量預測,在滿足預期產量的前提下,選擇單一壓裂、二級或三級復合壓裂技術類型。具體的,若酸溶蝕率超過20%,并且預測的產量達到預定值,則選擇進行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三級復合增產方法。
在本發明中,確定了復合增產方法中酸壓、水力加砂壓裂和基質酸化這三個步驟的前后順序。本發明確定了該順序為酸壓在前,水力加砂壓裂在中間,酸化在后的三級復合增產方法。本發明的發明人出乎意料地發現,采用該順序能夠取得特別良好的效果。原因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77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