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抑制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7611.5 | 申請日: | 2016-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25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楚文海;褚騰飛;高乃云;丁順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吳林松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抑制 水中 溴代含氮 消毒 副產物 形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抑制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控制水樣的pH值,采用紫外光照射處理,并投加氧化劑,然后進行氯胺化消毒,最后進行曝氣處理,得到去除了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的水樣。本發明的方法所使用的雙氧水環保經濟,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無需復雜的后續處理,只需進行微曝氣,不會明顯改變水質的口感;對紫外光的要求不高,不會帶來昂貴的能源費用;且處理裝置設計簡單、操作方便,可用于處理飲用水、地下水、污水處理廠出水、工業用水等,本發明是一項安全、高效、廣譜、經濟的抑制水體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抑制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術
飲水安全是關乎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問題,飲用水消毒是保障飲水安全不可或缺的處理措施,被廣泛采用的氯消毒工藝可有效殺滅細菌病毒,但也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消毒副產物(DBPs)。隨著飲用水分析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對飲用水中DBPs對人體危害的關注,越來越多飲用水中的DBPs被識別。其中以有著較強毒性的含氮消毒副產物(N-DBPs)最為典型。
目前得到較多關注的鹵代N-DBPs主要包括:鹵代乙腈(HANs)、鹵代乙酰胺(HAcAms)和鹵代硝基甲烷(HNMs),結構式如下所示:
鹵代N-DBPs常以μg/L的水平存在于氯化消毒(自由氯、氯胺消毒等)后的飲用水中,且研究發現它們的慢性細胞毒性和急性遺傳毒性是三鹵甲烷(THMs)的數百至數千倍,嚴重危害人們的飲水健康。
相對于氯代N-DBPs,溴代N-DBPs較晚被發現,得到的研究較少,但近年來的毒理學研究發現,溴代N-DBPs的毒性大大高于氯代N-DBPs,因此,對于溴化物含量(一般大于50微克/升)較高的原水,為保障人們的飲水安全,需要對溴代N-DBPs開展綜合性系統控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抑制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該方法從源頭控制角度入手,利用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來高效去除溴代N-DBPs的前體物,從而減少后續氯化消毒時溴代N-DBPs的產生。該方法相較同等效果的溴代N-DBPs控制技術,成本低、易于實現、便于管控、無二次污染,提高了飲用水的安全性,保障了人們的飲水健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抑制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控制水樣的pH值,采用紫外光照射處理,并投加氧化劑,然后進行氯胺化消毒,最后進行曝氣處理,得到去除了水中溴代含氮消毒副產物的水樣。
所述水樣為飲用水、地下水、污水處理廠出水、工業用水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水樣中溶解性有機氮的濃度為0.1~2mg/L。
所述水樣中溴離子的濃度為10~100μg/L。
所述pH值為7-11,采用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中的至少一種控制pH值。
所述紫外光的波長為190~280nm,照射劑量為20~600mJ/cm2,照射時間為5~60min所述紫外光采用低壓汞燈、中壓汞燈、高壓汞燈、氙燈、鹵燈中的至少一種來提供紫外光,紫外燈的布置方式采用懸空輻照式,紫外燈與水體的距離不大于40cm。
所述氧化劑為雙氧水、過碳酸鈉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氧化劑的濃度為5~125mg/L。
所述氯胺化消毒是投加氨溶液和氯溶液進行消毒。
所述氨溶液為氨水、氯化銨、硫酸銨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氯溶液為液氯、次氯酸鈉、次氯酸鈣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76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