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06719.2 | 申請日: | 2016-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27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樓濤;汪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18 | 分類號: | A61L27/18;A61L27/50;A61L31/06;A61L31/14;C08J3/24;D01D5/00;D04H1/7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尼龍 納米 纖維 三維 交聯 支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生物醫用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尼龍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重復酰胺基團的熱塑性樹脂總稱,它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耐熱性、耐磨損性、耐化學藥品性和自潤滑性,且摩擦系數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適于用玻璃纖維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強改性,在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尼龍目前在生物材料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可被制成各種形狀的支架用于骨、皮膚和心臟等器官和組織的修復(SumanDas等,RapidPrototypingJournal,2003,9(1):43-49)。在支架中,尼龍一般都制成實心結構,較少制成多孔網絡狀的纖維支架,使細胞、血管和神經等難以在支架內部生長。工業中可將尼龍紡絲成各種尺度的纖維,但由于尼龍纖維之間無結合力,將尼龍纖維制成三維多孔網絡狀的纖維支架是非常困難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設想是采用靜電紡絲的方法制備納米尼龍薄膜,將尼龍薄膜在水中高速剪切成短纖維,得到尼龍納米纖維的懸浮液,將懸浮分樣后,經冷凍干燥成型,用聚丙烯酸溶液將尼龍纖維交聯,水洗后再經冷凍干燥得到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
本發明中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的制備方法具體如下所述。
(1)靜電紡絲納米尼龍纖維膜,配制一定濃度的尼龍溶液,溶劑為甲酸和水混合物,通以一定的紡絲電壓靜電紡絲形成納米尼龍纖維膜。
(2)稱取一定量的納米尼龍纖維膜,加入到定量的水中,在水中高速剪切成短纖維。
(3)分樣至稱量瓶中,在-18℃下冷凍成型并凍干。
(4)凍干后的樣品用10%的聚丙烯酸溶液交聯2個小時。
(5)交聯后的支架經水洗,-18℃下冷凍成型,冷凍干燥可獲得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
本發明制得的尼龍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為白色圓盤,其形狀和高度可在分樣中采用不同的容器和分樣體積調節。尼龍納米纖維的直徑可通過改變靜電紡絲的工藝條件調節,尼龍纖維經聚丙烯酸交聯后,纖維之間有較好的結合力,支架整體有較好的彈性和整體結構穩定性,可用于組織和器官的修復。該制備工藝簡單,相比于單純的靜電紡絲法,該法可容易地制備三維結構的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實現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分別取9ml的甲酸和1ml的水,混合均勻,稱取1.0g尼龍6,攪拌溶解,靜置2小時。將尼龍6溶液加入到注射器中,通以15kV的電壓紡絲,收集在接地的鋁箔上,可獲得尼龍纖維平均直徑為80nm的薄膜。稱取0.5g納米尼龍纖維膜,在100ml水中高速剪切成短纖維,分樣至稱量瓶中,在-18℃下冷凍成型,在凍干機中凍干。凍干后的樣品浸泡在10%的聚丙烯酸溶液中交聯,時間為2小時,取出交聯支架,水洗,-18℃下冷凍,在凍干機中再次凍干可獲得尼龍6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
實施例2:分別取8ml的甲酸和2ml的水,混合均勻,稱取2.0g尼龍66,攪拌溶解,靜置2小時。將尼龍66溶液加入到注射器中,通以20kV的電壓紡絲,收集在接地的鋁箔上,可獲得尼龍纖維平均直徑為150nm的薄膜。稱取2.0g納米尼龍66纖維膜,在100ml水中高速剪切成短纖維,分樣至稱量瓶中,在-18℃下冷凍成型,在凍干機中凍干。凍干后的樣品浸泡在10%的聚丙烯酸溶液中交聯,時間為2小時,取出交聯支架,水洗,-18℃下冷凍,在凍干機中再次凍干可獲得尼龍66納米纖維三維交聯支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大學,未經青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671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熒光型絕緣子風力清掃環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重型卡車浮動橋的空氣懸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