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06101.6 | 申請日: | 2016-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16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侯獻軍;莫麗蓉;劉志恩;楊良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N3/021 | 分類號: | F01N3/021;F01N1/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張惠玲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善 dpf 聲學 性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內燃機排放后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針對能源緊缺現狀和可持續發展路線,輕型柴油車憑借良好的燃油經濟性而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在交通運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柴油機顆粒捕集器技術是降低柴油機顆粒物排放、實現柴油車清潔化的最有效手段。
柴油機顆粒捕集器(DPF)過濾體中有多條類似蜂窩形態孔道,相鄰兩條孔道中,一條進口被堵塞,一條出口被堵塞,使發動機排氣一定是從一條孔道進入,穿過多孔介質從另一條孔道排出。孔道之間填充有過濾體,過濾體由多孔介質組成,能使氣體順利通過,而顆粒物則無法通過,從而被過濾體捕集。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DPF的孔道形狀一般都是正方形,進氣孔道排氣孔道為邊長相等的正方形,這種結構在捕集顆粒物的同時,對排氣系統有一定的消聲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很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該方法能在降低柴油機顆粒物排放的同時降低排氣系統的噪聲,實現了DPF的低噪聲設計。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將DPF的進氣孔道設為正八邊形、排氣孔道設為正方形,并分別將進氣孔道的出口和排氣孔道的進口堵住。
第二種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將DPF的進氣孔道和排氣孔道均設為正方形,且進氣孔道的正方形邊長大于排氣孔道的正方形邊長,并分別將進氣孔道的出口和排氣孔道的進口堵住。
第三種改善DPF聲學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將DPF的進氣孔道和排氣孔道設為大小相等的圓形,并分別將進氣孔道的出口和排氣孔道的進口堵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聲波在DPF中傳播時與進氣孔道、多孔介質和排氣孔道的內壁接觸面積發生變化,接觸面積越大,受摩擦和粘滯作用影響越強烈,聲能損失越大。本發明通過改變進氣孔道和排氣孔道的形狀,從而增大聲波與內壁的接觸面積,使聲波的傳遞損失與插入損失都比現有的大,降低了排氣系統的噪聲,改善了DPF的聲學性能,實現了DPF的低噪聲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DPF孔道的橫截面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兩個相鄰通道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DPF的傳遞損失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DPF與方形DPF的插入損失對比圖。
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DPF孔道的橫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兩個相鄰通道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DPF的傳遞損失圖。
圖8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DPF與方形DPF的插入損失對比圖。
圖9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DPF孔道的橫截面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兩個相鄰通道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DPF的傳遞損失圖。
圖12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DPF與方形DPF的插入損失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DPF的進氣孔道設為正八邊形、排氣孔道設為正方形,進氣孔道的出口和排氣孔道的進口均被堵住,其中,進氣孔道和排氣孔道的邊長均為1mm,進氣孔道與排氣孔道之間的過濾層壁厚為0.55mm。氣體的流動是從正八邊形孔道進入,再穿過多孔介質,從正方形孔道排出。
如圖3和圖4所示,通過聲學分析軟件Virtual.LabAcoustics仿真分析可知,這種進八出方孔道設計可以使DPF的最大傳遞損失為21.2dB,插入損失的最大峰值在2800Hz出現,最大的插入損失有38dB,能比現有技術的正方形孔道DPF大3dB。
實施例二
如圖5和圖6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DPF的進氣孔道和排氣孔道均設為正方形,且進氣孔道的正方形邊長大于排氣孔道的正方形邊長,進氣孔道的出口和排氣孔道的進口均被堵住,其中,進氣孔道的邊長為1.5mm,排氣孔道的邊長為1mm,進氣孔道與排氣孔道之間的過濾層壁厚為0.55mm。氣體的流動將是從大正方形孔道進入,再穿過多孔介質,從小正方形孔道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61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重型柴油車尾氣處理裝置
- 下一篇:內燃機的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