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云平臺的健康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04080.4 | 申請日: | 2016-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13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邱小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哈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張大威 |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平臺 健康 數據 采集 分析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和分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云平臺的健 康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
背景技術
慢性病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近3600萬人 死亡,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近年來我國居民慢性非傳染性 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明顯 增加。
根據2004年10月衛生部、科技部、國家統計局聯合進行的中國 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抽查報告數據表明,我國現有超過2億高血壓患 者、1.2億肥胖患者、9700萬糖尿病患者、3300萬高膽固醇血癥患 者。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 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
根據衛生部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2004年)數據,近年來 我國醫療服務與健康服務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據業內專家估算,體 檢及健康服務總額年增長應在20%以上。
2004年據相關部門統計:全國“三高”人群3億多;其中:高 血壓患者1.6億;高血脂人數1.8億;糖尿病確診病例2000萬;肥 胖人群2億多,這2億多肥胖人群轉為“三高”人群,都是一步之遙。
同時,眾多專家一致認為,有效的健康采集監測、健康報警等服 務是降低三高等慢性病的發病率,控制三高帶來的中風、冠心病等嚴 重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和國家醫療費用支出的有效手段,我國居民急 需健康管理服務。國務院發布的新醫改方案強調,醫療服務模式要實 現從傳統的臨床醫學向健康管理及慢性病預防方向轉變。而衛生部部 長陳竺也曾表示:“我們的醫療模式要轉變,應由現在將優質資源集 中在疾病甚至是終末期的治療,轉向疾病早期的預防以及健康生活方 式的促進。”
醫療和健康管理是互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移動應用的興起 為醫療服務及個人健康管理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歐美發達國 家,醫療衛生信息化已遠遠走在世界的前面。美國某著名咨詢公司調 查發現,美國醫護人員應用移動設備協助診療工作的人數比例高達 70%.在大屏幕智能手機未普及之前,醫護人員的移動應用基本上都是 采用掌上電腦(PDA)。現在PDA的功能被集成到大屏幕智能手機里。 中國沒有經歷PDA普及使用的階段,而是直接升級到了大屏幕智能手 機及移動網絡應用,差距迅速縮小,給行業應用創造了平臺。最近, iResearch艾瑞咨詢根據eMarketer發布的數據統計發現,2009年美 國43%的iPhone用戶使用了減肥、食譜類應用軟件,30%的用戶使用 了其他醫藥類應用軟件。艾瑞分析認為,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 健康類軟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由于我國醫療資源緊缺,研究基于云平臺的健康數據采集和分析 系統,可以有利于改進現有的預防治療體系。因此,研究為家庭提、 個人供低成本、體積小巧、穩定可靠便攜式、具備遠程聯網功能的醫 療保健終端設備,相應的軟件系統和集成的移動健康預警網絡平臺將 具有更重要意義。基于云平臺的健康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是一種利用 移動互聯網、數據中心、移動電子監護設備以軟件為核心的測評體系 和互聯網,將用戶和健康管理機構緊密聯系起來,實現預防和健康監 測、預警的結合。這種靈活的健康服務系統可以使用戶獲得前所未有 的便捷、及時的健康服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云 平臺的健康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用以實時采集使用者的生理數據, 并獲得與生理數據相應的健康信息或報警結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云平 臺的健康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尤其是,包括:
健康信息采集器,用于采集人體健康信息,并將其發送給客戶終 端;
客戶終端,用于接收人體健康信息,將接收到的健康信息發送給 云健康服務器;用于接收并顯示云健康服務器發送的健康分析結果;
云健康服務器,用于接收人體健康信息,將人體健康信息與云健 康服務器內存儲的健康閾值進行比較,生成健康分析結果,將健康分 析結果發送至客戶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哈福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哈福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408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特種事故及其傷害醫療信息采集系統
- 下一篇:壓電陶瓷電聲轉換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