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陰莖帶狀皰疹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03890.8 | 申請日: | 2016-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6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斌 |
| 主分類號: | A61K36/81 | 分類號: | A61K36/81;A61P3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陳敏 |
| 地址: | 3151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陰莖 帶狀皰疹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陰莖帶狀皰疹的中 藥。
背景技術
帶狀皰疹是病毒所致的常見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征是沿身體的 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的成群水皰(少數人也可以超過中線),伴有神 經痛和局部淋巴結腫大。病毒經呼吸道傳染,如果兒童初次感染這種病 毒,在2~3周內臨床表現為發生水痘,若不發病則成為隱性感染,病 毒可以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節或三叉神經節內,當機體的免疫能力減弱 時,如患有某些疾病(傳染病、流感、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或放療后及應用某些免疫抑制藥物等,原來潛伏的病毒便在神經細胞內 大量繁殖,并沿神經纖維向外擴散蔓延,移動到皮膚則形成帶狀皰疹。
中醫:纏腰火丹,串腰龍,蛇丹,蛇箍皰,蜘蛛皰,甑帶皰。中醫 病機:心火妄動,三焦熱盛,發于肌膚而致;情志內傷,郁而化火以致 肝膽火旺,發于肌膚;脾不健運,濕濁內停,久而化熱,濕熱搏結,蘊 蒸肌膚;外受毒邪,與氣血相搏,發于肌膚。病機毒邪侵入機體,與 心、肝火及濕熱搏結,阻于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心、肝火與濕 熱蘊于內,毒邪乘之誘于外,氣血瘀阻,熱蒸肌膚發為紅斑、水皰等。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籬欄網【別名】籬欄、魚黃草、茉欒藤、三裂葉雞矢藤。【來 源】旋花科茉欒藤屬植物魚黃草,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性 味】甘、淡,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喉。用于感冒,急性 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眼結膜炎。【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 50g。【摘錄】《中華本草》。
藜實【別名】灰藜子、灰菜子。【來源】藥材基源:為藜科 植物藜的果實或種子。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打 下果實和種子,除去雜質,曬干或鮮用。【性味】苦;微甘;性寒。【歸 經】歸腎經。【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殺蟲止癢。主治小便不利;水 腫;皮膚濕瘡;頭瘡;耳聾。【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摘 錄】《中華本草》。
路路通【別名】楓實、楓木上球、楓香果、楓果、聶子、狼目、 楓球子、狼眼、楓樹球、九空子。【來源】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 香樹的干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實成熟后采收,除去雜質,干燥。【性 味】苦,平。【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活絡,利水 通經。用于關節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乳少經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注意】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摘錄】《中 華本草》。
尖藥花【別名】大毛葉、藍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 科植物尖藥花的全草。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或鮮用。【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益氣補虛;活血消腫; 解毒。主體虛頭暈;跌打損傷;骨折;口舌生瘡;蛇咬傷。【用法用 量】內服:煎湯,9~15g。【摘錄】《中華本草》。
龍葵【別名】苦菜、苦葵、老鴉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兒、天 天茄、救兒草、后紅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天泡果、七粒 扣、烏疔草、野茄子、黑姑娘、烏歸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 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來源】為茄科茄屬植物龍葵, 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于感冒發燒,牙痛,慢性支氣管炎,痢疾, 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帶,癌癥;外用治癰癤疔瘡,天皰瘡,蛇咬 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注意】脾胃虛弱者勿服。 【摘錄】《中華本草》。
抱樹蓮【別名】巧根藤、飛連草、星毛抱樹蓮、抱石蓮、瓜子 菜。【來源】蕨類水龍骨科抱樹蓮屬植物抱樹蓮以全草入藥。全年 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味甘淡,性微涼。【歸經】歸肝、 腎經。【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祛風止咳。治黃疸,淋巴腺結核,腮 腺炎,咳嗽咳血,風濕骨痛,乳癌,大便燥結。【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6~12g。【注意】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 澀者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蔓赤車【別名】毛赤車、入臉麻、接骨仙子、雞骨香、香蕉草、 水靛青、水田草、川萃。【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蔓赤車 的全草。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多鮮用。【性味】淡; 涼。【歸經】肝;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 血。主目赤腫痛;痄腮;蛇纏瘡;牙痛;扭挫傷;婦女閉經;瘡癤腫 痛;燒燙傷;毒蛇咬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 60g。【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斌,未經吳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389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