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3259.8 | 申請日: | 2016-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51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東億 | 申請(專利權)人: | 隆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東億 |
| 主分類號: | A61H3/04 | 分類號: | A61H3/04;B60B19/00;B60T1/06 |
| 代理公司: | 35203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TW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阻力 控制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樞設于帶輪裝置的車輪上,主要由阻尼油或磁力達成阻力作用,磁力部分亦可加入齒輪結構呈現另一模式的阻力控制結構,以達到磁力改變,增加車體穩定的效果,且可通過控制可調整機構改變阻尼油液面高度或磁力來控制車輪轉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可調限速的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脊椎及下肢病變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其行動能力仍受影響,因此必須借助其他輔助設備協助其走動,以往有一種構造十分單純的支撐架,可供復健者扶持而幫助其站立,但當復健者欲走動時,必須伴隨著腳步的移動,不斷的提起支撐架向前挪動,故顯然未盡實用與便利。
市面上帶輪裝置大致上分為固定型助行器與輪式帶輪裝置,其使用對象大部分為下肢肌肉減弱者、行動不便的老人、中風或小兒麻痹等缺乏獨立行動能力及平衡能力較差的病患。
傳統帶輪裝置均是以簡單的支架所組成,提供給使用者,對于足部病患無法站立的使用者則以輪椅(移動輔具)來替代。
固定型帶輪裝置使用上可減緩病患的下肢站立,移動時需自行將帶輪裝置舉升往前,腳步再跟前行走,一般醫院室內用輔具居多;有輪帶輪裝置,行走時以輪子帶動腳步移動,對于使用者行動更為便利,更適合于戶外走動,業者亦有加裝煞車裝置,增加用戶的安全性。
雖然上述習見帶輪裝置可提供助行功能,但仍有下述缺失:
當車輪速度過快時,由于習用的帶輪裝置并無配置減速系統,因此往往容易發生危險。
目前習用具有煞車系統的帶輪裝置而言,往往是通過簡單的煞車來達到減速的效果,因此容易導致左右不平衡,造成車身偏斜傾倒。
由此可見,上述習用帶輪裝置仍有諸多缺失,實非為一良善的設計者,而極待加以改良。
本案發明人鑒于上述習用帶輪裝置所衍生的各項缺點,乃極思加以改良創新,并經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發完成本件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阻尼油或磁力的方式,做為限制帶輪裝置的轉動速度的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操控可動套件內的第一磁性組件的位移,進而改變與固定套件內第二磁性組件之間的磁力以控制車輪速限。另外,亦可通過操控可調整機構以改變阻尼油液面高低來控制車輪速限。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結構,是樞設于帶輪裝置的車輪上,包含有:一輪殼,其內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輪殼裝設一固定套件、一可動套件、一阻尼油、一輪車軸,該固定套件及該可動套件分別設置于該輪殼的該容置空間,其中,該輪車軸一端穿設該固定套件并由一固定插銷穿設且相互固定;一輪外蓋,其設置于該輪殼并罩覆該容置空間使其形成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內填入阻尼油,其中該輪外蓋供該輪車軸的另一端貫穿;一通氣機構,其設置于該輪殼的外側或該輪外蓋的外側以供進、排該封閉空間內的空氣。
所述的帶輪裝置的阻力控制機構,還可加裝一可調整機構,該可調整機構穿設該可動套件及該輪殼并連接于該輪車軸,其中該可調整機構是控制該可動套件于該容置空間內移動以調整阻尼油液面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利用可動套件的位移來控制阻尼油液面的高低,改變固定套件接觸阻尼油的面積,從而達到控制輪組的旋轉阻力。而利用可調整機構控制可動套件的位移,以及利用通氣機構來進排輪殼內封閉空間的空氣,以利可動套件可以順利的位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隆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東億,未經隆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東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32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