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高溫強乳化微生物菌種及其在清防蠟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1735.2 | 申請日: | 2016-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28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余守德;劉如林;杜建龍;郭彥生;郭守泉;柴麗敏;葉盛軍;劉偉;王芳蘭;湯蒙;云恩龍;李超峰;楊輝;梅萬會;高新成;李旭;詹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山華油微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9K8/524;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專利商標事務所 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高溫 乳化 微生物 菌種 及其 清防蠟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石油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一種耐高溫強乳化微生物菌種及其在清防蠟中的應用。本發明公開的清防蠟菌種由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編號為CCTCC No:M2015695。本發明公開的微生物菌劑,解決了目前微生物菌種耐高溫性能差、對原油乳化效果欠佳、清蠟率普遍較低和采油成本高的問題。本發明公開的清防蠟菌種的清蠟率高達71.4?80.6%,并能在90℃條件下生長,而且該菌種劑具有較強的乳化能力,能有效的降低原油粘度和表面張力,阻止蠟晶在井壁的堆積,起到防蠟、清蠟的作用,提高油井產量,使其在油田的實際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微生物技術領域領域,具體公開一種耐高溫強乳化微生物菌種及其在清防蠟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原油開采過程中,原油中的蠟質由于壓力和溫度的降低而析出,形成晶體,附著在近井地帶、井筒和泵閥等處,影響開采、提液系統的正常工作。需要周期性進行清蠟作業,除去附著在井筒提液系統中的蠟晶。
微生物采油技術是指各種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提高原油產量和采收率的技術。其應用范圍涉及地下驅油、地層解堵與降粘,井筒清防蠟,集輸過程中的原油破乳、助輸減阻,以及污水處理等。在世界上技術先進的國家已廣泛應用,國內也在開展微生物采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但菌種多是耐高溫性能欠佳,如中國發明專利CN201210137276.5,公開了一株耐高溫石蠟降解菌及其在清防蠟中的應用,該發明微桿菌NS02的清蠟率達59%,并能在30~70℃條件下生長。
中國發明專利CN201410284537.5, 公開了一種強乳化性微生物清防蠟菌劑及其應用,防蠟菌劑在 45℃下最高達78.3%的防蠟率。
實踐證明,微生物清防蠟技術能有效地延長油井熱洗周期,與化學、機械清防蠟方法相比,投資少、作用時間長,施工簡便,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有效地改善原油流動條件,減緩或防止油管結蠟,提高油井產量,降低能量。
利用微生物技術清防蠟,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油粘度和表面張力,提高油井產量。微生物清防蠟的作用機理主要有四個方面。
1、對原油的降解作用
通常情況下,碳氫化合物在無氧的環境中降解的速度極慢,然而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通過生物化學的途徑,烷烴的無氧分解是容易實現的。從而降低蠟、瀝青、膠質,這些重質組分的含量,改善原油的品質和原油的流動性。
2、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可產生多糖、糖脂、類脂體等多種生物表面活性劑,它們可以和蠟晶發生作用而改變蠟晶形態,阻止蠟結晶生長,從而降低蠟、瀝青、膠質,這些重質組份沉積的作用。
3、微生物自身具有粘附在金屬或黏土礦物表面的特性,能夠在金屬和黏土礦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因此具有屏蔽晶核,阻止蠟晶粘附管壁的作用。
4、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醇類、醛類和有機酸等多種有機溶劑,他們可以使重質組份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防蠟菌種,該菌種包括98-32、98-11、XG-2、NG-23、SG-3、G104-5-1、G104-5-2和G104-5-3,該菌種分類命名為:短芽孢桿菌屬 JDYT,拉丁文名稱為:Brevibacillus sp.JDYT,保藏編號為CCTCC No: M2015695。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是提供保藏編號為CCTCC No: M2015695的菌種在石油開采中清防蠟的應用和菌種制備清防蠟液體菌劑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山華油微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唐山華油微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173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