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肺癰病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01010.3 | 申請日: | 2016-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10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包玲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包玲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8 | 分類號: | A61K36/8998;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陳敏 |
| 地址: | 3151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肺癰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肺癰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肺癰是指由于熱毒瘀結于肺,以致肺葉生瘡,肉敗血腐,形成膿瘍, 以發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則咯吐膿血痰為主要臨床表現 的一種病證。
肺癰屬內癰之一,是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咳而胸滿振寒,脈數, 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指出成膿者 治以排膿,未成膿者治以瀉肺,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方藥,還強調早期治 療的重要性。“肺癰者,寒乘虛傷肺,寒搏于血,蘊結成癰,熱又加之, 積熱不散,血敗為膿。”認為風寒化熱亦可為癰,并強調正虛是發病的 重要原因。主張“乘初寵時極力攻之”、“慎不可用溫補保肺藥,尤忌 發汗傷其肺氣。”
肺癰的特征是發熱、咳嗽、胸痛、咳吐大量膿血痰。其形成由外感 風熱或風寒化熱,或痰熱素盛,或內外合邪,總之為熱壅于肺不得泄, 以致蒸液成痰,熱壅血瘀,肉腐血敗,成癰化膿。一般要經歷初期、成 癰期、潰膿期和恢復期四個階段,每期的病理又各有重點,故辨證重點 在分清病期。病理性質屬實屬熱,治療以清熱散結,解毒排膿為原則。 若已成膿又當解毒排膿,使膿瘍易潰,膿血易引流;在恢復期應清養并 舉,既不能繼續大劑清熱解毒以傷正,又不能單純補益而斂邪;若邪斂 正虛,則應扶正祛邪。而清熱法要貫穿治療的全過程,務求邪去正復為 要。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老鸛草【別名】五葉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貫草、天罡草、五 葉聯、破銅錢、老鴰筋、貫筋、五齒粑、老鴰嘴、鵪子嘴。【來源】 藥材基源: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 尼泊爾老鸛草、塊根老鸛草帶果實的全草。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 實將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或將全株拔起,去凈泥土和雜質,曬干。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歸經】脾;膀胱經。【功能主治】祛 風濕,通經絡,止瀉利。用于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 痢疾。【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摘錄】《中華本草》。
癩皮根【別名】地道杜。【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倒 卵葉紫麻的根或全株。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曬干。【性 味】辛;性溫。【功能主治】發表透疹;祛風勝濕;活血散瘀。主麻 疹;水痘;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 9g。【摘錄】《中華本草》。
網脈橐吾【別名】山紫菀。【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 網脈橐吾的根。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莖葉,洗凈,晾干。 【性味】味苦;性微溫。【歸經】歸肺經。【功能主治】宣肺理氣; 鎮咳祛痰。主感冒;咳嗽。【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摘錄】
《中華本草》。
翁波【別名】河柏、水怪柳、西河柳、檉柳、山川柳、溫木卜、 水柏枝、臭紅柳。【來源】藥材基源:為檉柳科植物寬苞水柏枝的 嫩枝。采收和儲藏:春、夏兩季采收,剪取幼嫩枝條,陰干或曬干。 【性味】味甘;性溫。【歸經】歸肺經、脾經、腎經。【功能主治】 升陽發散;解毒透疹;祛風止癢。主麻疹不透;高熱;咳嗽;腮腺炎; 風濕性關節炎;風疹瘙癢;癬癥;血熱酒毒。【用法用量】內服:煎 湯,3~9g。【摘錄】《中華本草》。
高山望【別名】小冬桃、老來紅。【來源】藥材基源:為杜英 科植物華杜英的根。采收和儲藏:冬季將根挖出,洗去泥土,切片, 曬干。【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散瘀;消腫。主跌打瘀腫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摘錄】《中華本草》。
苦碟子【別名】滿天星、苦荬菜。【來源】藥材基源:為菊 科植物抱莖苦荬菜的全草。采收和儲藏:5-7月間采收,洗凈,曬干或 鮮用。【性味】采收和儲藏:5-7月間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歸 經】歸肺經、胃經、腸經。【功能主治】止痛消腫;清熱解毒。主頭 痛;牙痛;胃痛;手術后疼痛;跌打傷痛;闌尾炎;腸炎;肺膿腫; 咽喉腫痛;癰腫瘡癤。【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摘錄】 《中華本草》。
穬麥蘗【別名】麥芽。【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裸麥 的發芽穎果。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發芽,但以春、秋季為宜,曬干。 【性味】咸;溫。【歸經】歸脾胃兩經。【功能主治】消食和中。主 食積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注意】孕婦慎服。【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包玲麗,未經包玲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10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治糖尿病皮膚瘙癢的中藥配方
- 下一篇: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及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