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的微生物菌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0190.3 | 申請日: | 2016-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058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小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富陽高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6;C02F3/34;C12R1/40;C12R1/72;C12R1/07;C12R1/14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4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處理 工業廢水 污染 微生物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的微生物菌劑,其由惡臭假單胞菌、假絲酵母菌、解淀粉芽孢桿菌、溶紙梭菌、亞硝化菌、脫氮副球菌、硝化菌和輔料制備。本發明各菌種之間合理配伍,共生協調,互不拮抗,投加在廢水處理系統中,對苯胺類難降解化合物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適于工業污水處理,提高處理水量和處理水質,降低運行費用,促進達標排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的微生物菌劑。
背景技術
工業廢水成分復雜,特別是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合物進入環境,這類物質主要是烷烴類、烯烴類、脂環烴類、芳香烴類、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尤其是大分子、難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如苯酚、氯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烴類、氰類、胺類以及氨氮等隨著工廠排放的廢水或固廢進入環境,由于這些物質本身結構的復雜性和生物的陌生性,在短時間內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微生物已不能有效地對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這些物質長期在環境中積累,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污染, 給人類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危害。我國相當一部分工業污染企業寧可受罰也不愿意投資治理廢水,即使有污水處理裝置運行也極不正常。因此,開發一種建設投資少、運行成本低、處理效率好的污水處理技術迫在眉睫。
苯胺是芳香胺類最有代表性的物質,是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無色油狀液體,廣泛應用于國防、印染、塑料、油漆、農藥和醫藥工業等,同時也是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是一種“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物質。由于苯胺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蓄積性、致癌性等特點,被美國EPA列為優先控制的129種污染物,也被列入“中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中,在工業排水中要求嚴格控制。處理苯胺廢水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
目前工業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化學法有離子交換法、氨吹脫、化學沉淀法、折點氯化、電滲析、電化學處理、催化裂解;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類養殖,然而物理方法處理效果不佳,較之化學法,生物方法處理廢水有如下優點:1)每種化學用品都是針對性很強的產品,當遇到其他化學物質時就有可能失效,而生物制劑對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光譜性;2)化學產品可以暫時消除某些有害物質以及掩蓋臭味,卻不能阻止有害物質的生成;3)使用化學產品后,水體中會有殘留,可能導致二次污染。生物制劑所含天然微生物,不含致病菌和病原體,這些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污水中的有機營養物質為食物,當污水得到凈化后,這些微生物會隨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漸減少,直至消亡;4)無毒,無腐蝕性,使用方便,基本不需要添加設備或是工程,節省資金投入。
生物處理方法是治理工業污染水體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化合物得到分解。由于生物處理方法比物理、化學方法成本低得多,又無二次污染,且微生物又具有較強的可變異性及適應性,因此它已成為處理工業污染水體的理想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的微生物菌劑。
所述工業廢水含有苯胺。
本發明的生物制劑,各菌種之間合理配伍,共生協調,互不拮抗,其制備方法簡便,方法易行,其操作簡便,利于生產。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的微生物菌劑,該菌劑包括下述原料:主料和輔料,所述主料由惡臭假單胞菌、假絲酵母菌、解淀粉芽孢桿菌、溶紙梭菌、亞硝化菌、脫氮副球菌、硝化菌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富陽高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富陽高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01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