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參數無線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96831.2 | 申請日: | 2016-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6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超;錢惠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3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參數 無線 檢測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參數無線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參數無線檢測 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電參數檢測是能效檢測的重要手段,如何高效、實時、準確地獲取電參 數數據,研究開發網絡化、智能化的電參數實時檢測系統已成為迫切需要。
現有的電參數檢測方法主要分為兩種:1)采用人工定時檢測;2)采用 有線方式進行在線檢測。前者無法實現對電參數的實時檢測。后者雖能實現 實時檢測,但存在成本高,線路很容易老化等缺點。
ARM微處理器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成本小,性能高等特點。隨著嵌入 式技術的不斷發展,ARM微處理器的應用幾乎遍及到各個領域,如工業控制、 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消費類電子、現代化家庭、航天技術等。
Linux是目前最為流行的一款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具有開放性強、內 核可定制、靈活的移植性、強大的網絡功能等特點,不僅在PC平臺,還在嵌 入式應用中大放異彩。目前正在開發的嵌入式系統中,70%以上的項目選擇 Linux作為嵌入式操作系統。
隨著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出現了面向低成本設備無線 聯網要求的技術,稱之為ZigBee,它是一種近距離、低復雜度、低功耗、低 數據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低復雜度、低功耗、低數 據速率、低成本的電參數無線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參數無線檢測系統,包括電參數儀、ARM開發板、 ZigBee模塊發射端、ZigBee模塊接收端和上位機,其中:
所述電參數儀與所述ARM開發板通信連接,用以:
采集電參數數據,并將所述電參數數據傳輸至所述ARM開發板;
所述ARM開發板與所述ZigBee模塊發射端通信連接,用以:
保存所述電參數數據,并將所述電參數數據傳輸至所述ZigBee模塊發射 端;
所述ZigBee模塊發射端用以:
接收所述電參數數據,并通過無線網絡將所述電參數數據發送至所述 ZigBee模塊接收端;
所述ZigBee模塊接收端與所述上位機通信連接,用以:
接收所述電參數數據,并將所述電參數數據傳輸至所述上位機;
所述上位機用以:
接收所述電參數數據,并進行分析處理。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ZigBee模塊發射端均包括第一串口通信模塊、第一 微處理器模塊、第一無線收發模塊、第一電源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塊采用RS232串口通信技術,用以實現所述ZigBee 模塊發射端與所述ARM開發板的通信連接;
所述第一微處理器模塊采用CC2530芯片,通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塊收 集所述電參數儀中的電參數數據并反饋至所述第一無線收發模塊;
所述第一無線收發模塊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模塊反饋而來的電參數數據 通過無線網絡發送至所述ZigBee模塊接收端;
所述第一電源管理模塊采用電池對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塊、第一微處理 器模塊和第一無線收發模塊進行供電。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ZigBee模塊接收端均包括第二串口通信模塊、第二 微處理器模塊、第二無線收發模塊、第二電源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二無線收發模塊通過無線網絡接收所述ZigBee模塊發射端的電參 數數據;
所述第二微處理器模塊采用CC2530芯片,收集所述電參數儀中的電參數 數據并通過所述第二串口通信模塊將電參數數據發送至所述上位機;
所述第二串口通信模塊采用RS232串口通信技術,用以實現所述ZigBee 模塊發接收端與所述上位機的通信連接;
所述第二電源管理模塊采用電池對所述第二串口通信模塊、第二微處理 器模塊和第二無線收發模塊進行供電。
進一步的,所述無線網絡為ZigBee網絡。
進一步的,所述上位機包括一運行界面,用于實時顯示所述電參數儀的 電參數數據。
進一步的,所述ARM開發板采用S3C2440A微處理器。
進一步的,所述ARM開發板與所述電參數儀通過RJ45接口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未經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968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