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酸鹽層間巖溶型儲層布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92701.1 | 申請日: | 2016-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597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4 |
| 發明(設計)人: | 鐘金銀;歐陽誠;王安平;李柱正;周一博;程亮;馮仁蔚;黎菁;王家輝;鄧明杰;胡天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9/00 | 分類號: | E21B49/00;E21B43/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鵬程 |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酸鹽 巖溶 型儲層布井 方法 | ||
1.一種碳酸鹽層間巖溶型儲層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根據層間巖溶型碳酸鹽巖儲層的地質特點,利用構造線、斷層線、地層線、物性線和油水邊界線刻畫油氣藏邊界,實現油氣藏、構造和斷裂的精細解釋;
2)特殊巖性的預測和描述作為隨鉆標志層識別,地質小層劃分、對比及儲層預測界定儲層的位置和隔夾層;
3)儲層地震反射類型劃分與評價,將層間巖溶儲層劃分為“串珠”、“片狀”和“雜亂”反射類型;
4)層間巖溶儲層非均質性強,但呈準層狀分布,具備水平井開發條件,應用地應力場預測、工程地質力學的研究優化水平井軌跡,確定最好的軌跡方向是與最大地應力呈垂直或者大角度斜交;
5)以層間巖溶儲層最發育的鷹一段為主要目的層,采用導眼井+水平井水平段長700-1000米,井軌跡穿過“片狀”地震反射并盡可能多的穿過地震“串珠”反射的布井方式進行布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鹽層間巖溶型儲層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是通過以下具體方式實現的:
a、對地震數據體進行重新處理,應用地震-測井聯合波阻抗反演技術、疊前裂縫預測技術和碳酸鹽巖古地貌分析技術,開展塔中Ⅱ區良里塔里格組、鷹山組斷裂解釋和層位追蹤;
b、以巖心、測井、地震資料為基礎,分析了儲層巖性、儲層空間類型,縫洞儲層被充填程度,縫洞儲層被充填程度在縱向和橫向上的變化規律;
c、結合靜、動態資料,以單井為基礎,在多井剖面對比基礎上,研究了儲層縱向和橫向上的連通性,井間連通性,油氣水邊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鹽層間巖溶型儲層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是通過以下具體方式實現的:
a、按巖性與旋回劃分對小層進行劃分:鷹一下亞段劃分3個單元;鷹二上亞段劃分為2個單元;揭開鷹二下亞段暫劃分為2個單元,界定儲層的位置和隔夾層;
b、按層劃分:鷹山組與良里塔組間的高伽馬泥巖段和鷹山組內部充填形成的高伽馬泥巖段作為隨鉆標志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鹽層間巖溶型儲層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將層間巖溶儲層劃分為“串珠”、“片狀”和“雜亂”反射類型,其中:
串珠狀反射:產量高低與溶洞大小相關,大溶洞油產量在100方/日以上;中溶洞油產量在50方/日以上,處于裂縫發育部位,可超過100方/日;小溶洞油產量在50方/日以下,處于裂縫發育部位,可超過50方/日;
片狀反射:產量高低與裂縫發育程度相關,裂縫越發育,產量越高;反之,產量越低;裂縫發育部位油產量在30方/日以上,裂縫欠發育部位油產量在10-30方/日,裂縫不發育部位,油產量<10方/日;
雜亂反射:產量低,裂縫發育部位油產量在10方/日以下,產氣5萬方/日以下;裂縫欠發育或不發育部位,不產油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9270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