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92543.X | 申請日: | 2016-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7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文靜;郭肖穎;王斌;王川;施六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非穩沉 采煤 沉陷 網格 化生 修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
背景技術:
煤炭開采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同時也給礦區帶來了嚴重的景觀生態、環境生態和經濟社會問題嚴重地制約礦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煤礦區開展生態修復,從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點出發,是一項很有必要而又極為迫切的任務。
目前,在我國城市網格化管理得到了廣泛應用。除了城市管理方面,網格化管理還在城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信訪、社區管理、氣象管理、水域管理、工商管理、教育培訓等方面得到了應用。這種現代化城市管理方法在國內外都是一種創新,一種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但將網格化管理運用在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方面,相關資料還十分缺乏。采煤沉陷區的生態治理和修復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目前的研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治理成果,但目前的生態治理僅僅是初步的生態修復和重構,沒有將各種資源有效配置整合。因此應用網格理念將各種資源有效配置,整合形成集成資源,為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提供全面的資源服務,最終形成一種高效的生態治理管理模式,可以應用到類似的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管理過程中。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系統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包括基礎數據系統、采煤沉陷區科學評價體系、生態修復技術集成模塊、采煤沉陷區生態網格化治理模式、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模塊、指揮平臺、統計分析模塊和管理模塊,各部分之間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傳輸。
本發明的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平臺,利用數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軟件平臺,為采煤沉陷區生態網格化治理管理者提供先進的采煤沉陷區數字化管理方法,實現針對采煤沉陷區的檢查、生態修復技術應用、生態修復模式利用、指揮調度、修復評價等功能,并且網絡架構簡單、信息交互性強,可以實現大容量信息支撐,滿足了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方法應用與管理的需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為采煤沉陷區生態網格化治理管理者提供一套先進的采煤沉陷區數字化管理方法和平臺,實現針對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管理中各項信息管理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一種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的方法原理如圖1所示,非穩沉采煤沉陷區網格化生態修復方法,包括基礎數據系統、采煤沉陷區科學評價體系、生態修復技術集成模塊、采煤沉陷區生態網格化治理模式、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模塊、指揮平臺、統計分析模塊和管理模塊,各部分之間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傳輸。
各模塊及其功能如下:
基礎數據平臺:包括(1)行政區總面積、地區生產總值、總人口、行政區內煤炭累計探明儲量、累計生產煤炭、剩余可采儲量,行政區內現有生產和在建煤礦、年生產能力、規劃建設煤礦、規劃年生產能力、已關閉煤礦;(2)行政區內現有沉陷區總面積、現有沉陷區中基本穩沉的沉陷區面積、因沉陷形成的水面面積;(3)沉陷區范圍內人口,其中: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沉陷區范圍內現有棚戶區建筑面積、涉及居民等;(4)累計已綜合治理采煤沉陷區面積,其中:復墾耕地、礦山環境整治及生態修復面積,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累計投入資金,資金來源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礦企業、沉陷區居民和企業等單位投入,其他治理進展。
采煤沉陷區科學評價體系:根據礦區土地破壞的特殊性,選用土壤條件(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水分)、地形改造條件(地面坡度、地表破壞程度、改造難易程度)、氣候及水文條件(年降雨量、灌溉條件)等作為分類及評價因子。
生態修復技術集成模塊:水庫景觀系統建設,包括生態浮島、水岸涵養林、駁岸景觀帶;立體循環水產養殖技術、人工種草技術、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的種植技術、濕地凈化技術、園林花卉苗木種植技術、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未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9254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光伏配電網的信息管理系統
- 下一篇:用于工具部件的異常檢測的方法和系統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