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緊湊芯片中的長半導體激光腔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91174.2 | 申請日: | 2011-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148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A·貝法爾;C·斯塔蓋瑞斯庫 | 申請(專利權)人: | 賓奧普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S5/10 | 分類號: | H01S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玲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緊湊 芯片 中的 半導體 激光 | ||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1年10月25日、申請號為“201180047881.7”、發明 名稱為“緊湊芯片中的長半導體激光腔”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根據35USC119(e),要求受益于2010年10月25號提交的美 國臨時申請No.61/406,529,其公開的內容全部被引入作為參考。
發明背景
1、本發明的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二極管激光器,且更具體地涉及使用通過蝕刻面形 成的全內反射表面以在緊湊芯片中安裝長腔激光器。
2、相關技術描述
半導體激光器通常是在晶片上,通過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 (MOCVD)或分子束外延(MBE)形成具有平行于基底表面有源層的外延結構 而在基板上生長合適的層疊半導體材料來制造的。然后用多種半導體加工工具 處理晶片來生產激光光學腔,包括有源層和附在半導體材料上的金屬觸點。激 光面通常形成在激光空腔端部,通過沿著其晶體結構切割半導體材料來界定激 光光學腔的邊緣或端部,以便在觸點上施加偏置電壓時,所產生的電流流過有 源層,使光子在與電流流動相垂直的方向上從有源層腔面邊緣發射出來。由于 切割半導體材料以形成激光腔面,腔面的位置與方向受到限制;此外,一旦晶 片被切割,通常是小片的,使得傳統的光刻技術不能輕易的被用來進一步加工 激光器。
前述和其他由使用切割腔面造成的難點,導致了通過蝕刻形成半導體 激光腔面工藝的發展。這種在美國專利4,851,368描述的工藝,也允許激光器單 片地與其他光子器件集成在同一基底上,其公開的內容在此引用以供參考。這 項工作被進一步延伸,并且一種基于蝕刻腔面的脊激光器工藝被公開在1992年 5月的IEEE量子電子學期刊,第28卷,第5期,第1227-1231頁,其公開的內 容在此引用以供參考。
通過以大于空腔內用于光傳播臨界角的角度利用蝕刻腔面,光學腔中 全內反射(TIR)表面的構造還被公開在寬域激光器的美國專利4,851,368和用 于脊型激光器的美國專利5,031,190,它們的公開內容結合到本發明中作為參考。
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對許多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如光學存儲應用。由 于半導體激光器功率需求的增加,制造商們已經簡單地增加激光器芯片的空腔 長度,如從美國專利申請2006/0274802的圖1所示,其中芯片長度超過2000μ m來滿足雙層DVD應用的400mW功率需要。其公開的內容被并入本文作為參 考的美國專利申請2006/0274802指出:“高功率激光器被要求提高光學記錄盤的 寫入速度,且因此,為了獲得高功率,增加激光諧振器長度是絕對必要的。這 種情況下,有一個問題:芯片尺寸的增加導致芯片成本的增加。”此專利申請還 在脊形激光器二極管中間引入了錐形多模干擾(MMI)波導,允許芯片長度減 少至1300μm用于300mW輸出,導致芯片長度大約是用于標準脊形激光器(沒 有錐形MMI)的芯片長度的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賓奧普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賓奧普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911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保護功能的配電柜
- 下一篇:半導體器件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