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90520.5 | 申請日: | 2016-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52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平;賴建英;金奕潼;葉凝雯;陸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00 | 分類號: | E02D3/00;E02D3/046;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2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濕陷性 黃土 井點預 浸水 置換 方法 | ||
1.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確定地基的處理范圍和處理深度;
步驟二,在地基處理范圍內,表面滿場鋪設墊層材料;
步驟三,根據地基處理深度鉆出井點孔,在井點孔內根據預浸水參數豎向布設預浸水井點管,其伸入地基的管壁上均勻布設有透水孔;
步驟四,將預浸水井點管連接注水管,對地基進行預浸水處理;
步驟五,對地基進行強夯置換處理;
步驟六,檢測驗收地基質量,若不滿足檢驗要求重復強夯置換處理直至驗收合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一中,根據地勘資料和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確定濕陷性黃土地基場地的平面處理范圍和處理深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二中,墊層材料包括碎石、建筑垃圾及砂卵石中一種或多種混合的粗顆粒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墊層材料厚度為25~5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三中,預浸水井點管的材料為外部包裹土工織物的PVC管或塑料波紋管,其直徑范圍為50~12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三中,預浸水參數根據現場預浸水試驗確定,參數包括浸水時間、耗水量、濕陷范圍、濕陷量和處理范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四中,同時對浸水時間、耗水量和濕陷量進行測量并記錄,并根據濕陷量在預浸水井點管內補充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陷性黃土井點預浸水強夯置換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五中強夯置換過程為,先試夯;然后根據試夯結果、處理深度和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確定夯擊能進行強夯,強夯的同時在地基表面補充墊層材料,強夯的夯擊能范圍為1500~8000kN·m,強夯2~3遍,在地基中形成多個粒料墩;最后滿夯,滿夯的夯擊能為800~1500kN·m,滿夯2~3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9052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