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中藥煎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9757.1 | 申請日: | 2016-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2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書齋;宋啟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書齋 |
| 主分類號: | A61J3/00 | 分類號: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中藥 煎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中藥煎藥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中醫藥學已有5000年的歷史,中醫原理博大精深,深為現代人推崇。現有技術的中 藥提取制備,多是先使用砂鍋進行煎煮提取,再經濃縮、烘干粉碎制咸各種散劑、片劑或膠 囊,但是傳統砂鍋材質脆性易碎,不能將容量做的足夠大,大的砂鍋不宜搬動,人力倒藥液, 易造成燙傷,又因熬制時間和火力的不同,質量不穩定,不能滿足大醫院或制藥廠對中藥的 工廠化生產,制藥廠由于沒有大型砂鍋用于中藥生產,不得已使用不銹鋼容器來加工中藥, 不銹鋼容器加工中藥,存在的最大不足是由于金屬離子的作用,加工成的中藥藥效大打折扣, 無法滿足中成藥市場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中藥煎藥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智能中藥煎藥裝置,其包括砂鍋、漏鍋、 導流管、排泄孔、環形藥沫收集槽、溢流孔、鍋蓋、電機、液位探測器、導液管、攪拌機構、 鋼板外套、環形電磁加熱器、盤形電磁加熱器、控制柜、計算機,所述砂鍋的外壁設置有鋼 板外套;所述鋼板外套外壁周邊設置有環形電磁加熱器,鋼板外套底邊設置有盤形電磁加熱 器;所述環形電磁加熱器和盤形電磁加熱器鑲嵌在絕熱保溫套之中;所述砂鍋的上口設置有 向上開口的環形藥沫收集槽;所述環形藥沫收集槽的內側槽壁上設置有藥沫溢流孔,環形藥 沫收集槽底部設置有藥沫排泄孔;所述藥沫排泄孔下方接有藥沫導流管;所述環形藥沫收集 槽內側槽壁的下方設置有臺階,漏鍋上口設置的環形翻邊與臺階搭接;所述鍋蓋的頂部設置 有電機、液位探測器和導液管;所述液位探測器穿過鍋蓋與砂鍋內腔相通,電機傳動結構通 過連接件與設置在漏鍋中的攪拌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液位探測器、環形電磁 加熱器、盤形電磁加熱器與控制柜之間通過信號線連接;所述控制柜與計算機通過信號線連 接;所述導液管上部位于鍋蓋上,導液管下部位于砂鍋底部,導液管的另一端與負壓藥罐連 接,負壓藥罐連接有負壓泵;導液管與負壓藥罐連通的管路上安裝有電磁閥和流量計,監控 水和藥液的加入量和導出量;導液管口位于鍋蓋上便于砂鍋的清洗,使砂鍋無死角,便于衛 生的清理。
所述攪拌機構上固定有篩盤;可使漂浮在上部的中藥壓入篩盤下面漏鍋中的水里。
所述砂鍋、漏鍋均為陶瓷材料,攪拌機構、篩盤、導液管與藥液接觸部分均為陶瓷材料; 攪拌機構、篩盤、導液管均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可拆卸、清洗;漏鍋翻邊處設有把手,便 于拿出;砂鍋的外壁設置有鋼板外套,增加砂鍋強度,不宜破碎;砂鍋制作按需要,可大可 小。
所述漏鍋的鍋體及底部均有通透的通孔,上部翻邊處有一個大的通孔可通過導液管;可 使熬煮的藥液在砂鍋內循環流動;大粒徑的中藥被攔在漏鍋內;熬煮完畢的藥液可通過導液 管抽出。
所述電機內含有減速機,通過連接件與鍋內攪拌機構連接;接通電源時,減速機可帶動 攪拌機構轉動。
所述控制柜內含有GPS/GPRS傳輸模塊,通過信號線與液位探測器連接。
所述控制柜內含智能可編程PLC控制器和觸摸屏;控制柜上有按鈕,可完成數據設定和 報警指示。
所述電機、液位探測器固定在電機機殼內。
所述環形電磁加熱器、盤形電磁加熱器、電機、負壓泵和電磁閥均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 電機和液位探測器通過導線與計算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書齋,未經宋書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97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通用式汽車水泵加工工裝
- 下一篇:一種具有輔助支撐的長軸銑花鍵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