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軍用救生衣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89207.X | 申請日: | 2016-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288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馬煥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安華警用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C9/115 | 分類號: | B63C9/115;B63C9/125;B63C9/20;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 地址: | 21451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軍用 救生衣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軍用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束帶及呼應與援救裝置,救生衣本體為填膽式救生衣體與氣囊式救生衣體復疊連結構成,兩種復疊的救生衣體都設為開襟背心式樣,兩種復疊的救生衣體之間用對應的“四合”鈕扣連結,填膽式救生衣體由兩片前襟片I和整幅背幅片I組成,氣囊式救生衣體由兩片前襟片II、整幅背幅片II、自動充氣裝置及人工自助充氣裝置組成,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膽芯”材為“NBR”浮材,在填膽式救生衣體上前襟片和背幅片下端前后間設有護襠帶,腰部設有束帶可兼作吊索,氣囊式救生衣體由氣囊體、防刺層、電波反射層和保護面料層組成,對氣囊體的充氣與否視需要而擇,救生衣體上設有反光標志標識及能發可變光的發光組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軍用裝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軍用救生衣。
背景技術
在我國,解放軍肩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完成軍事行動、練兵演習任務中,特別是涉及進入水域,救生衣都是單兵裝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因此,對裝備的救生衣質量、適戰性及穿著便捷等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行救生衣大多存在一些不足,諸如:有的救生衣仍用塑料泡沫作浮材填充的,體積大、材質硬、雍腫;有的救生衣用充氣囊作浮材的,氣囊有被刺破的潛在危險,自動充氣裝置有萬一失靈之隱憂;有的救生衣用的泡沫材料或木棉材料浸泡在水中,隨著時間延長會慢潤水,自重增加,浮力下降,對救生和完成戰斗任務的預期帶來威脅,顯然救生衣的構造設計及所用材料亟待改進提高,優化我國軍隊單兵救生衣的綜合性能,以助提高軍隊戰斗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科學合理、采用材料先進,適合現代軍隊作戰、作訓要求的救生衣,以實現救生衣自重輕、浮力大,與現行的泡沫內芯相比,在同等浮力狀態下,體積僅是現行泡沫內芯救生衣的三分之一,救生衣的整體體積可以調節,裝置有先進的用于自救、援救的材料和器具,具有適穿性好,牢固、安全等性能。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軍用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束帶及呼應與援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本體設為填膽式救生衣體與氣囊式救生衣體復疊連結構成,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和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都設置為開襟背心式樣,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由兩片前襟片I和整幅背幅片I組成,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由兩片前襟片II、整幅背幅片II、自動充氣裝置及人工自助充氣裝置組成,所述前襟片I與所述背幅片I及所述前襟片II與背幅片II分別在其肩部縫合連結,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前襟片I和背幅片I在腰部兩側縫合連結,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長度短于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長度,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以其肩部與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肩部平齊并套疊在填膽式救生衣體體表上部,氣囊式救生衣體與填膽式救生衣體之間用對應縫綴的“四合”鈕扣I相扣連結,所述“四合”鈕扣I沿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外邊輪廓邊緣間隔分布縫綴,在填膽式救生衣體上對應氣囊式救生衣體上縫綴的“四合”鈕扣I位置縫綴適配“四合”鈕扣I的配對件,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兩片前襟片I之間設置安裝拉鏈,在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前襟片I一側片上,鄰近并且平行于所述拉鏈處縫固有拉鏈護條,所述拉鏈護條平面縱向兩條邊中的一條邊與所述前襟片I一側片邊縫合為一體,而拉鏈護條的另一條邊為自由狀態,在拉鏈護條呈自由狀態的邊的邊緣區域縱向間隔分布縫綴有“四合”鈕扣II,在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前襟片I另一側片上近拉鏈處縱向對應拉鏈護條縫綴的“四合”鈕扣II位置間隔分布縫綴有“四合”鈕扣 II的配對件,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前襟片II及背幅片II顯著位置上裝綴具有反光性能的軍兵種標志標識,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兩前襟片I正面偏下部位各設有儲物袋I,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兩側腰部向下位置各設有水容器儲藏袋,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背幅片I下擺整幅設為夾克式彈性束邊,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兩前襟片I下擺及背幅片I下擺衣套封頭部位各設有網孔泄水口,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兩片前襟片II和整幅背幅片 II由氣囊體、防刺層、電波反射層和保護面料層組成,所述氣囊體由兩層“膠基復合織物”材料構成體層制成,“熱合”裁剪為救生衣外形的所述兩層“膠基復合織物”材料的周邊而中間設置成腔體,所述氣囊體的兩片前襟片II與背幅片II的兩側肩部縫合連結處各設有連通兩片前襟片II與背幅片II腔體的管道I,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和人工自助充氣裝置分別安裝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兩片前襟片II的左襟片及右襟片位置,所述自動充氣裝置經管道II、所述人工自助充氣裝置經管道III與所述氣囊體連通,所述管道II、管道III與所述氣囊體連通的結合部均為密封連結,所述自動充氣裝置設置固定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兩片前襟片II的一側氣囊體體層內側層表面偏下部位,在該部位的所述氣囊體上設有固定系帶,該固定系帶將所述自動充氣裝置與所述氣囊體縛緊為一體,所述管道II的一端連接自動充氣裝置,管道II的另一端連接密封件I,所述密封件I穿透所述氣囊體的一層體層與氣囊體腔體連通,所述防刺層、電波反射層緊貼所述氣囊體體層外側層表面由里向外依次滿覆蓋住所述氣囊體,所述保護面料層設置為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最外層,保護面料層與所述氣囊體外形周邊縫結成一體,所述防刺層、電波反射層設置在所述保護面料層與所述氣囊體體層外側層表面之間,所述人工自助充氣裝置設置固定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兩片前襟片II的另一側的外側表面,所述管道III的一端連接密封件II,管道III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人工自助充氣裝置,所述管道III經由所述密封件 II從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外側層正面穿透所述保護面料層、電波反射層、防刺層、氣囊體體層外側層與所述氣囊體腔體通連,所述管道III與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結合處外側設為彎曲并向氣囊式救生衣體肩部方向延長一段,在所述管道III彎曲延長段處的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保護面料層外側縫綴有卡子I,該卡子I能夠卡固住所述管道III,所述束帶包括腰束帶和護襠帶,所述腰束帶中段縫固在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背幅片I腰際,腰束帶的兩余段為自由段不與填膽式救生衣體縫連,腰束帶的自由段能夠裹圍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整個腰部,腰束帶的兩自由段端部各設置有環扣,腰束帶的兩自由段分別能夠從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腰部兩側前襟片I與背幅片I縫連處空留出的未縫結縫口進入填膽式救生衣體內側藏隱,所述護襠帶包括護襠墊、扣連帶、卡扣頭及卡扣座,所述護襠墊為采用非吸水材料制作的扁凹狀塊體,護襠墊的塊體扁平向兩側邊分別設有水平向貫通護襠墊的通道,所述扣連帶為兩根相互分開且并列的帶子,所述扣連帶分別串穿于所述護襠墊的兩側邊通道中,扣連帶的一側端頭為固定端,該固定端分別縫固在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背幅片I的內側下端中間處,扣連帶的另一側端頭為活動端,該活動端分別安裝有所述的卡扣頭,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兩片前襟片I下端近中間處分別安裝有所述的卡扣座,該卡扣座與所述扣連帶活動端安裝的卡扣頭適配,在所述填膽式救生衣體的背幅片I上鄰近所述扣連帶的固定端處縫制有儲物袋II,所述護襠帶能夠儲藏在所述儲物袋II中,所述呼應與援救裝置包括反光膜片、發光組件、援救繩索及口哨,所述反光膜片分別縫綴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肩部、前襟片II及背幅片II的顯著位置,所述發光組件由發光體、電源及控制器組成,所述發光體由電致發光器件構成,所述發光體嵌裝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肩部偏前側的所述保護面料層內,發光體局部露出所述保護面料層,所述電源設為采用“海水電池”,所述控制器設計有能夠發出符合軍隊特定頻率和國際標準頻率信號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發光體之間用導線連接,所述電源提供給所述控制器及所述發光體的電能,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發光體發出隨設定頻率而變的亮光,所述電源和所述控制器均安裝于密封盒I內,所述密封盒I置放在所述氣囊式救生衣體的一側前襟片II保護面料層上設有的儲物袋III中,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發光體之間的導線從所述儲物袋III內側引出,所述援救繩索及口哨為另外特定配置并儲藏于所述儲物袋III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安華警用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安華警用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92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海洋移動起重機
- 下一篇:快速脫險潛水服充氣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