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7979.X | 申請日: | 2016-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241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愛忠;高寶根;鐘金龍;王穎;夏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市花家莊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16/00 | 分類號: | A01G16/00;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養鴨 育稻共作 方法 | ||
1.一種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稻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穩水性好的稻田;
(2)整地:對稻田進行粗耕、細耕,施肥后蓋平整理;
(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為5-8cm;
(4)插秧:在稻田進行插秧,行距為20cm以上,株距為15cm以上;
(5)建造圍欄:在稻田周圍安裝圍欄,圍欄的高度為100cm以上;
(6)安裝監控設備:在圍欄的四個拐角上分別安裝監控攝像頭;
(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邊上修建大棚作為鴨舍,大棚在圍欄的內部;
(8)放養鴨子: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養雛鴨,每畝放養10-12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鴨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50克,之后的4-7天逐步減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讓鴨子自由覓食;
(9)收獲:水稻抽穗后,將鴨子從稻田撤出,水稻黃熟后收割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施肥具體是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機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為上一年水稻桿的腐殖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在稻田進行插秧,行距為22cm,株距為16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8)中,在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養雛鴨前,對稻田進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機肥,有機肥為每畝20-30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為5-8c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生態養鴨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8)中雛鴨為孵化10-15天的鴨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市花家莊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泰州市花家莊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797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