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縮機吸氣結構和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87717.3 | 申請日: | 2016-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7013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仲欽;范少穩;李建賓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29/12 | 分類號: | F04C29/12;F04C18/35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51911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縮機 吸氣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機吸氣結構和壓縮機。
背景技術
壓縮機是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是制冷系統的心臟,現有旋轉式壓縮機的結構如圖1所示,其包括主平衡塊a1、上法蘭a2、氣缸a3、下法蘭a4、曲軸a5、滾子a6、消音器a7、轉子a8、副平衡塊a9以及擋油帽a10等結構,冷媒沿著方向A進入冷媒通道進入吸氣孔a32。
現有的壓縮機的滾子旋轉示意圖如圖2(a)、圖2(b)以及圖2(c)所示,滾子a6和曲軸a5順時針旋轉,氣缸a3兩端被上法蘭a2和下法蘭a4密封,氣缸a3的氣缸內圓a31和滾子a6外圓形成一個月牙形工作腔,冷媒A通過氣缸a3的吸氣孔a32進入月牙形工作腔,滑片a12把月牙形工作腔分成兩部分,在吸氣孔a32的一側稱為吸氣腔a11,吸氣腔a11腔內是低壓冷媒,在排氣孔a13的一側稱為排氣腔a15,排氣腔a15腔內是高壓冷媒,吸氣孔a32處沒有吸氣閥,排氣孔a13處設有排氣閥。
當滾子a6轉到最下端時,如圖2(a)所示,整個月牙形工作腔都是吸氣腔a11,吸氣腔a11達到最大值;隨著滾子轉動,吸氣腔a13變小;當滾子a6轉到吸氣孔a32的后邊緣a33時,如圖2(b)所示,月牙形工作腔與吸氣孔a32隔開,排氣腔a15達到最大值,壓縮過程開始,此時的排氣腔a15的最大值比吸氣腔a11的最大值小,有部分冷媒A沒有參與壓縮,造成容積損失;隨著滾子a6繼續轉動,排氣腔a中的冷媒不斷壓縮,當滾子a6轉動到一定角度,排氣腔a15中的冷媒A的壓力達到臨界值,排氣閥打開,高壓的冷媒A通過排氣孔a13排出;當滾子a6轉到排氣孔a13后邊緣時,如圖2(c)所示,吸氣腔a11和排氣腔a15相通,排氣結束,此時排氣腔a15還具有一小部分的容積,其中的高壓冷媒流向吸氣腔a11的低壓冷媒,有部分冷媒將倒流回吸氣孔a32,造成容積損失。
發明內容
為克服以上技術缺陷,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壓縮機吸氣結構和壓縮機,能夠提高氣缸容積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吸氣結構,其包括通斷機構,在一個吸氣壓縮的循環周期里,當壓縮機的滾子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接觸點從壓縮機的氣缸吸氣孔遠離壓縮機滑片的遠邊緣向壓縮機的氣缸排氣孔遠離壓縮機滑片的遠邊緣移動時,通斷機構能夠接通冷媒入口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通路;當滾子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接觸點從氣缸排氣孔的遠邊緣向氣缸吸氣孔的遠邊緣移動時,通斷機構能夠斷開冷媒入口與氣缸內圓的通路。
進一步地,還包括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能夠將壓縮機的曲軸的轉動傳遞給通斷機構以實現通斷機構的通斷動作。
進一步地,傳動機構包括凸輪和從動桿,從動桿與通斷機構隨動,凸輪通過驅動從動桿移動以帶動通斷機構。
進一步地,通斷機構包括設置在氣缸吸氣孔內的活塞,冷媒入口與氣缸吸氣孔相通,從動桿與活塞相連,凸輪的外周面與從動桿相接觸,活塞能夠在氣缸吸氣孔內移動以使冷媒入口與氣缸吸氣孔之間通斷。
進一步地,通斷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活塞的堵塞端上的彈性墊片。
進一步地,還包括作用在通斷機構上的施壓機構,從動桿在施壓機構的作用下頂靠在凸輪的外周面上。
進一步地,在壓縮機的氣缸的端部設有法蘭,在法蘭內設有與冷媒入口相通的冷媒通道。
進一步地,凸輪包括大徑外圓部和小徑外圓部,大徑外圓部和小徑外圓部中的一個與從動桿接觸來控制通斷機構接通冷媒入口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通路,另一個與從動桿接觸來控制通斷機構斷開冷媒入口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通路。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其包括上述的壓縮機吸氣結構。
進一步地,壓縮機為旋轉式壓縮機。
由此,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壓縮機吸氣結構通過設置通斷機構來通斷冷媒入口與壓縮機的氣缸內圓的通路,使得滾子與氣缸內圓的接觸點從氣缸吸氣孔的遠邊緣轉動到氣缸排氣孔的遠邊緣的過程中冷媒入口與氣缸內圓接通,冷媒通過冷媒入口進入氣缸內圓的吸氣腔;滾子與氣缸內圓的接觸點從氣缸排氣孔的遠邊緣轉動到氣缸吸氣孔的遠邊緣的過程中冷媒入口與氣缸內圓斷開,排氣腔內高壓冷媒流向氣缸內圓的吸氣腔而不是倒流回吸氣孔,該高壓冷媒繼續進入吸氣腔等待壓縮,從而減少壓縮功耗和容積損失,提高氣缸容積效率。本發明提供的壓縮機也具有上述有益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77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