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膨脹土路塹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6017.2 | 申請日: | 2016-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90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安鑫;喬金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2D3/10;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葉青 |
| 地址: | 300451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膨脹 土路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路塹結構及施工方法,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膨脹土路塹 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水土流失是目前世界上范圍最大且最受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由于 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已成為全球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導致 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而近年來因公路建設引起水土流失的數量在中國占了相當 大的比重,其影響范圍之廣,破壞程度之大,正逐步引起公路建設沿線的當地政 府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視。
中國是世界上膨脹土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由于膨脹土特殊的工程地質性 質,使得在該地區建設基礎設施而引起的水土流失比一般地區要嚴重很多。當前 高速公路建設飛速發展,路網向山區和西部地區的快速延伸,使公路膨脹土問題 變得越來越突出,膨脹土失水收縮開裂、吸濕膨脹軟化,導致在其分布區修路常 "逢塹必滑",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和形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膨脹土路塹結構及其 施工方法,經支護后的邊坡能長期穩定、安全可靠性好,較好的解決了膨脹土地 區修路的難題,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膨脹土路塹結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的路面、防水土工布、路 基,所述路面側面設置有水泥蓋板,所述路基側面設置有頂部設置有截水溝的邊 坡,所述邊坡坡面和截水溝之間設置有防滲土工布,所述邊坡坡面設置有邊坡滲 水層,所述邊坡滲水層和路基之間自下而上依次設置有基礎滲水層、碎石土層、 膨脹土層和非膨脹性黏土層,所述基礎滲水層底部設置有滲溝,所述滲溝內設置 有兩布一膜封層和帶孔排水管,所述碎石土層和膨脹土層內均分層設置有土工格 柵,所述膨脹土層、非膨脹性黏土層和邊坡滲水層的外露部分均設置有種植土層。
所述邊坡滲水層和基礎滲水層均由碎石構成。
所述滲溝至少設置為一條。
上述膨脹土路塹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超挖邊坡及清理工作面;
(2)開挖基礎滲水層底部基礎;
(3)開挖基礎滲水層底部縱向滲溝;
(4)鋪設滲溝內表面的兩布一膜封層,布設滲溝內的排水管;
(5)填筑基礎滲水層和邊坡滲水層;
(6)在基礎滲水層上表面自下而上填筑碎石土層和膨脹土層,在填筑碎石 土層和膨脹土層時將填料和土工格柵逐層攤鋪、碾壓,每層土工格柵的兩端均向 上反包連接其上一層的土工格柵;
(7)修整邊坡坡面、鋪設種植土層以及植草綠化;
(8)設置邊坡頂部的截水溝和防滲土工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邊坡頂部設置有防滲土工布和截水溝,邊坡坡面設置有坡 面防滲層,坡面防滲層與路基之間設置有基礎防滲層,基礎防滲層底部設置有滲 溝,滲溝內設置有兩布一膜封層和帶孔排水管,實現對邊坡土體保濕防滲,使邊 坡土體的吸濕膨脹大為減小,從而消除坍塌失穩破壞;
(2)本發明中,基礎防滲層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碎石土層、膨脹土 層和非膨脹性黏土層,碎石土層和膨脹土層內均分層設置有土工格柵,施工工藝 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添置專用機械設備,整個建造過程除土工格柵的攤鋪、 張拉及反包作業需人工配合以外,其余工作全部可機械化施工,所用材料及施工 成本均較低,施工安全、進度快,易于推廣應用;
(3)本發明中,膨脹土層、非膨脹性黏土層和邊坡滲水層的外露部分均設 置有種植土層,用于種植各種植物,對邊坡進一步進行保護,防止滑塌;
(4)本發明中,膨脹土層中的填料是就近利用坍塌和修整邊坡的膨脹土, 大大減少了土方的開挖和運輸量,能顯著降低工程施工帶來的水土流失,節能環 保,產生極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5)本發明中,在填筑碎石土層和膨脹土層時將填料和土工格柵逐層攤鋪、 碾壓,每層土工格柵的兩端均向上反包連接其上一層的土工格柵,能夠保證碎石 土層和膨脹土層的整體性并防止其坡面填料被水流沖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60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