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艾葉鮮榨噴霧干燥粉末飲片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3517.0 | 申請日: | 2016-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09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自升 |
| 主分類號: | A61K36/282 | 分類號: | A61K36/282;A61K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艾葉 噴霧干燥 粉末 飲片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中藥艾葉飲片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中藥艾葉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葉。本品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主要用于吐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的治療。
常用的艾葉飲片的加工方式為: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打包儲藏和運輸。此類中藥飲片,體積龐大,容易污染和霉變,衛生學條件差,質量很難保證,不利于配方調劑和確保其臨床療效。
目前,市場上也有艾葉藥材經過提取后制成的顆粒飲片銷售。由于顆粒飲片制備過程中,提取不僅耗時耗能,而且因常用水做溶媒,藥材中的非極性有效成分很難被提取出來。此外,由于提取用的艾葉藥材也是干燥并經過長時間儲藏的,因此,有效成分的損失也是很大的。為了確保艾葉藥材的臨床有效、質量穩定,一種新型的艾葉飲片及其制備工藝亟待開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布了“一種艾葉鮮榨噴霧干燥粉末飲片及其制備工藝”。本工藝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艾葉藥材中的極性和非極性有效成分,避免藥材在現有的飲片加工和儲運過程中引起的有效成分的丟失和藥材品質的下降,減少藥材受霉菌等的污染,對確保艾葉飲片的質量穩定和臨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在艾葉采收后,凈選,洗滌,趁鮮壓榨取汁,藥渣加入1~3倍量的水,攪拌5~30min,板框壓濾機壓濾,所得藥渣再壓榨取汁,合并藥汁并用80~200目篩網過濾。將所得的藥液,40~80℃減壓濃縮,對所得到的相對密度為1.02~1.10的濃縮液進行噴霧干燥,進風口溫度為90~120℃,出風口溫度為70~100℃。收集噴干產物并粉碎。收集上述減壓濃縮所得的艾葉冷凝水,加入1%~5%重量的NaCl,攪拌使溶解,溶液置油水分離器中,于4℃~10℃環境下放置12~48小時,收集上部油層,并往其中加入1%~5%重量的無水Na2SO4,振搖5~10min鐘后,25℃以下室溫放置1~6小時,過濾,得艾葉揮發油。將此去除了水分的揮發油與艾葉噴霧干燥粉混合均勻,過40~100目篩,真空包裝,即得艾葉鮮榨噴霧干燥粉末飲片。
在產品包裝袋的標簽上,印刷上品名、藥用部位、種植地、生產商、生產日期、主要成分含量、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禁忌證等信息。袋內附上艾葉的薄層鑒別圖譜和/或高效液相特征圖譜,作為產品的“身份證”。此外,在產品的包裝袋上,印有二維碼,通過掃描可以鏈接獲取產品的原植物照片、藥材照片、飲片照片、性狀及顯微鑒別特征等信息。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新鮮艾葉藥材凈選洗滌后直接壓榨、過濾、減壓濃縮、噴霧干燥、分離揮發油、噴干粉與揮發油混合,所得到的粉末飲片,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整保留藥材中的有效成分。這種飲片體積較之于傳統飲片體積大大地減小,質量更加穩定,利于儲運和臨床調劑,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新鮮采集的艾葉藥材,凈選,用水淋洗,趁鮮用壓榨機壓榨,取汁。所得藥渣加2倍量的飲用水,攪拌20min,板框壓濾機壓榨取汁。所得藥渣再用壓榨機榨取藥汁。將上述3次藥汁合并,減壓濃縮,溫度設定為65℃。在濃縮液相對密度為1.05時,噴霧干燥,進風口溫度為110℃,出風口溫度為80℃,收集干燥物并粉碎。另外,將減壓濃縮時收集的艾葉冷凝水,加入重量5%的NaCl,攪拌使溶解。將此溶液放置于油水分離器中,并于10℃環境中靜置24小時,分離收集上層揮發油。往此揮發油中加入2%重量的無水Na2SO4,振搖10min鐘后,25℃以下室溫放置6小時,過濾,得艾葉揮發油。將此揮發油與上述艾葉噴霧干燥物混合均勻,過60目篩,裝袋,1kg/袋,加入袋裝抗氧化劑和干燥劑,真空封裝,貼簽即得成品。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自升,未經徐自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35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