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電防夾電動車窗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3129.2 | 申請日: | 2016-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68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莉莉;張文康;潘文章;解彬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5F15/40 | 分類號: | E05F15/40;E05F15/695;E05F15/73 |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葉丹 |
| 地址: | 230036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電 電動車窗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安全領域,具體為一種光電防夾電動車窗控制系 統。
背景技術
電動車窗的出現提高了汽車的舒適性和方便性,但是也出現了 許多乘車人員被自動上行的車窗夾傷的情況,近年來為了提高汽車的 安全性能,出現了汽車電動車窗防夾系統。現今大多數汽車電動車窗 防夾系統采用霍爾力學傳感器為核心元件,車窗上行過程中遇到障礙 物時,電機轉速降低,從而導致電路中電流減小,霍爾力學傳感器通 過這一原理,檢測電流幅值的變化,控制車窗的上行、下行以及停止。 現有技術主要缺點有:1、利用霍爾力學傳感器進行防夾控制需要障 礙物對車窗施加一定阻力,影響電機的轉速,才能達到防夾目的,但 是此時以及對障礙物有了夾物力,對于骨骼較為脆弱的兒童和老人, 仍然會有一定傷害。2、現有技術需要通過霍爾力學傳感器判斷電流 幅值變化做出響應,這種方式響應速度相對較慢,不能達到即時防夾 的目的。3、采用霍爾力學傳感器的防夾系統相對成本較高,目前市 場上只有中高檔車型才會采用防夾系統,市場普及率較低。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電防夾電 動車窗控制系統,用以解決市場現有電動防夾車窗經濟實用性差、靈 敏性不足等缺點同時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精度光電防夾電動車窗控 制系統設計。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光電防夾電動車窗控制系統,其控制系統包括有對射式光電 傳感器、光耦繼電器系統、STC89C52單片機自動控制系統和電壓轉 換器系統;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器包括有對射式光電傳感器發射端和 對射式光電傳感器接收端,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發射端與對射式光電 傳感器接收端均安裝在車窗內側同一水平面上,且對射式光電傳感發 射端與對射式光電傳感器接收端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所述對射式光電 傳感器接收端與對射式傳感器發射端相對設置,且所述對射式光電傳 感器發射端向對所述射式傳感器接收端發射信號;所述對射式光電傳 感器信號輸出端接入光耦繼電器系統;STC89C52單片機自動控制系 統包括有STC89C52單片機,所述電壓轉換器系統的輸出端與 STC89C52單片機連接,所述STC89C52單片機與所述光耦繼電器系統、 對射式光電傳感器連接,所述光耦繼電器系統的輸出端連接直流電 機。
進一步地,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器和光耦繼電器系統的工作電壓 為12V電源提供,且所述12V電源采用DC-DC大功率降壓模塊降壓, 所述STC89C52單片機用于車窗升起時自動啟動防夾系統。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有至少一組對射式光電傳感器,且 控制系統的多組對射式光電傳感器共同工作。
進一步地,當電動車窗主開關中的車窗下降開關由觸點6切換至 觸點5時,STC89C52單片機輸出端口V+和V-均輸出低電平,所述對 射式光電傳感系統和光耦繼電器系統均處于非工作狀態,繼電器KA 由反相器接受到高電平信號,常開觸點閉合,電路導通,直流電動機 正常運動,此時防夾系統不工作,車窗正常下降;當電動車窗主開關 中的車窗上升開關由觸點7切換至觸點8時,STC89C52單片機輸出 端口V+輸出高電平,V-輸出低電平,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系統和光 耦繼電器系統通電進入工作狀態,繼電器KA接受到低電平信號,常 開觸點斷開,該路處于斷路狀態。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系統中V1、 V6發出不可見激光;所述光耦繼電器常開觸點閉合,防夾系統電路 導通,直流電機正常工作,車窗上升;當障礙物進入防夾區域時,遮 擋所述對射式光電傳感器發射端發出的不可見激光,Vout1、Vout2 其中之一或全部輸出低電平;Vout1、Vout2作為信號輸入光耦繼電 器系統,當其中至少有一個信號為低電平時,所述光耦繼電器斷電, 常開觸點斷開,防夾系統電路切斷,直流電機停止工作,車窗停止上 升;當障礙物離開防夾區域時,系統恢復工作狀態,系統電路導通, 車窗繼續上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31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