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指紋和人臉的銀行業務遠程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82206.2 | 申請日: | 2016-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8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胡金錢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金錢 |
| 主分類號: | G06Q20/04 | 分類號: | G06Q20/04;G06Q20/40;G06Q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楊立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九***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指紋 銀行業務 遠程 身份驗證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指紋和人臉的銀行業 務遠程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企業在銀行對公業務辦理中大部分的業務都需要用到身份驗證,如在銀 行辦理支票轉賬、支票取現業務等,要求企業法人代表攜帶法人印章以及企 業公章去進行辦理。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法人代表事務繁多,很難親力親 為去辦理這類事項,通常是委托企業的財務人員攜帶各類證件、印章代為辦 理。而銀行也默認此種行為有效。
而在代辦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監督,出現了財務人員利用各類證章 全部在手的情況,違規辦理其它銀行財務事項,造成一系列經濟案件。
歸根究底,當事人到場制度無法嚴格實施,為此采取的變通措施在技術 上的漏洞必須予以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指紋 和人臉的銀行業務遠程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指紋和人臉的銀行 業務遠程身份驗證系統,包括銀行業務端和客戶智能終端;
所述銀行業務端,與所述客戶智能終端連接,用于在需要驗證客戶身份 時,發送身份信息采集鏈接至所述客戶智能終端;還用于將所述客戶智能終 端上身份信息采集平臺發送的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與所述銀行業務端中預 存儲的當前客戶的預留指紋信息和預留臉部信息進行匹配,若指紋信息和臉 部信息均匹配成功,則身份驗證成功,所述銀行業務端進行下一步操作;若 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中至少一個匹配不成功,則身份驗證失敗,所述銀行業 務端停止進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客戶智能終端,用于根據所述銀行業務端發送的所述身份信息采集 鏈接進入身份信息采集平臺,采集客戶的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并發送給所 述銀行業務端。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地,所述銀行業務端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發送身份信息采集鏈接 至客戶智能終端。
進一步地,身份驗證失敗時,所述銀行業務端通過短信的方式發送身份 驗證失敗信息至所述客戶智能終端。
進一步地,所述銀行業務端與所述客戶智能終端上身份信息采集平臺之 間的數據傳輸以https加密的方式進行。
進一步地,所述客戶智能終端為手機、IPAD或掌上電腦。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另一種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指紋和人臉 的銀行業務遠程身份驗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銀行業務端在需要驗證客戶身份時,發送身份信息采集鏈接至客戶智能 終端;
所述客戶智能終端根據所述身份信息采集鏈接進入身份信息采集平臺, 采集客戶的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并發送給所述銀行業務端;
所述銀行業務端將所述客戶智能終端上身份信息采集平臺發送的指紋 信息和臉部信息與所述銀行業務端中預存儲的當前客戶的預留指紋信息和 預留臉部信息進行匹配,若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均匹配成功,則身份驗證成 功,所述銀行業務端進行下一步操作;若指紋信息和臉部信息中至少一個匹 配不成功,則身份驗證失敗,所述銀行業務端停止進行下一步操作。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地,所述銀行業務端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發送身份信息采集鏈接 至客戶智能終端。
進一步地,身份驗證失敗時,所述銀行業務端通過短信的方式發送身份 驗證失敗信息至所述客戶智能終端。
進一步地,所述銀行業務端與所述客戶智能終端上身份信息采集平臺之 間的數據傳輸以https加密的方式進行。
進一步地,所述客戶智能終端為手機、IPAD或掌上電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生物身份識別中的指紋和人臉識別技術 為基礎,兩個因素共同運用,真實確認受體身份,確保受體身份真實有效。 這種確認使得當事人不必必須到場,只需遠程進行身份確認即可,防止身份 假冒,大大的節約了時間成本,從而達到了便利性與安全性的統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基于指紋和人臉的銀行業務遠程身份驗證系統結構 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基于指紋和人臉的銀行業務遠程身份驗證方法流程 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 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金錢,未經胡金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220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跨平臺支付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的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