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極及其制備方法、生物傳感器和酶生物燃料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81227.2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717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宗倩;彭瑞云;焦樹強;康澤朋;高亞兵;喻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7/327 | 分類號: | G01N27/327;G01N27/26;H01M8/16;H01M4/92;H01M4/90;H01M4/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東 |
| 地址: | 10085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極 及其 制備 方法 生物 傳感器 燃料電池 | ||
本發明公開了電極及其制備方法、生物傳感器和酶生物燃料電池。該電極包括:電極載體;以及生物酶,所述生物酶通過靜電吸附固定在所述電極載體上。該電極能夠實現酶活性中心與電極載體直接電子遷移,電極電學性能較好,在將該電極應用于電池中時,能夠獲得較高的電池功率密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材料領域,具體地,本發明涉及電極及其制備方法、生物傳感器和酶生物燃料電池。
背景技術
生物燃料電池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組織作為催化劑,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一類電池。生物燃料電池處在理論上具有很高的能量轉化率、無污染等優點外,還具有原料廣泛、操作條件溫和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生物燃料電池按其工作方式可分為酶生物燃料電池和微生物燃料電池。與酶生物燃料電池相比,微生物燃料電池存在工作效率低、反應過程相對復雜,難以控制等問題,因此酶生物燃料電池是目前綠色環保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然而,目前的酶生物燃料電池的結構以及電池性能仍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本發明是基于發明人的下列認識和發現而完成的:
將酶生物燃料電池作為電源用于實際生產與生活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制約其實用化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酶生物燃料電池輸出功率密度目前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而制約酶生物燃料電池輸出功率的最大因素是電子傳遞過程。目前的酶生物燃料電池普遍存在電池輸出功率低、使用壽命短等問題。發明人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一方面是由于作為催化劑的酶的活性中心被一層絕緣蛋白質包裹,從而影響了電子向集流體(即電極載體)的傳導速率,進而影響了電池的功率密度;另一方面是由于酶的固定方式影響了電池的穩定性能及其壽命。酶生物燃料電池使用的大多數酶活性中心深埋在酶分子內部,僅僅是酶分子蛋白質外殼的厚度就足以對電子活性中心到電極的直接傳遞過程產生屏蔽作用,很難實現與電極之間的電子轉移。雖然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技術人員發展了介體型酶生物燃料電池,通過在酶與電極之間加入氧化還原電對來提高電子的傳遞速率,然而,介體的加入也造成了酶生物燃料電池工作電壓的降低、酶中毒等問題。此外,上述問題雖然也可以通過在電極體系中加入納米級別的導電材料,或利用導電的基團、小分子化合物連通酶的活性中心與電極載體的方式得到緩解,然而這一類方法操作復雜,價格高昂,難以實現工業化。因此,發展一種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且可實現酶活性中心與電極載體直接連通的電極以及酶生物燃料電池,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發明人經過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實驗發現,通過調整溶液(通常為緩沖溶液)的pH值可使酶分子從天然折疊狀態向伸展狀態過渡,如對pH值進行適當調整,可以在保證酶活性的前提下,使生物酶的二、三級結構充分伸展,從而可以使生物酶的活性中心由絕緣蛋白質中暴露出來,進而達到縮短生物酶活性中心與電極之間的距離的目的,從而加快了酶活性中心與電極之間的電子傳遞。
有鑒于此,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極。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電極包括:電極載體;以及生物酶,所述生物酶通過靜電吸附固定在所述電極載體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極能夠實現酶活性中心與電極載體直接電子遷移,電極電學性能較好,在將該電極應用于電池中時,能夠獲得較高的電池功率密度。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電極載體是通過對基材進行酸處理獲得的。由此,可以獲得表面形成有三維結構的電極載體,增大電極載體的比表面積,從而可以增加生物酶的負載量。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基材是由選自碳紙、巴克紙、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碳纖維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由此,可以簡便地通過酸處理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維結構,從而有利于擴大電極載體的表面積,增加生物酶附著量,提高電極性能,并提高生物酶在電極載體表面固定的穩定程度,從而可以提高該電極的使用壽命。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生物酶為葡萄糖氧化酶或者葡萄糖脫氫酶。由此,可以利用葡萄糖作為底物,實現該電極的使用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12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