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軸類自動壓筋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80659.1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82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貝國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萬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13/02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豐強;張群 |
| 地址: | 315207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工裝 | ||
一種軸類自動壓筋工裝,包括加工平臺、下模座、上模座、下壓筋模、上壓筋模、驅動機構、安裝板、夾具、齒輪、安裝座、齒條、第一氣缸及夾緊氣缸。本發明為壓緊工裝提供了一個能實現待加工軸自動旋轉的機構,使用時,上模座下壓在軸表面形成第一次筋條的壓制,第一次壓筋完畢后,夾緊氣缸將待加工軸夾緊,第一氣缸驅動齒條前后移動,從而帶動齒輪轉動,進一步帶動夾具中的待加工軸轉動,轉過預定角度后,驅動機構驅動上模座下壓進行第二次壓筋;采用本發明的結構,無需人工轉動待加工軸,完全通過設定距離轉過設定的角度,避免了人工因素的影響,有效提高了軸的加工精度及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同時,與人工操作相比,本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軸類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軸類自動壓筋工裝。
背景技術
軸類壓筋工藝常采用壓力機或沖床進行加工,一般采取人工操作,一人一機,將工件放入壓筋胎具,進行壓筋加工,人工操作上下取料。例如,申請公開號為CN104128502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一種電樞軸壓筋模具》(申請號:CN201410349763.7)、授權公告號為CN202137243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軸壓筋裝置》(申請號:CN201120200392.8)等均披露了壓筋裝置的結構。
現有的用于軸類工件壓筋的壓力機主要是通過上模和下模實現的,上模設在壓力機的上模座下端,上模座設在壓力機的滑塊上,與上模對應的下模設在壓力機的下模座上端,下模座設在壓力機的工作臺面上,壓筋工藝主要是通過上模和下模上的對應刃口實現的,將工件置于下模的刃口內,上模座帶動上模下壓,這樣工件就在上模和下模之間實現壓筋,這種在壓力機上實現的壓筋工藝,在上料時一般采用手工上下料,這樣不僅加大了操作者勞動強度,生產效率低,而且有時會出現工件放不到位置的情況,導致剁印距離尺寸較差;另外,一般上模座帶動上模下壓一次可產生四道筋條,而當需要在軸的表面壓制八道筋條時,需要在一次壓制完畢后人工將軸轉動45度進行第二次壓制,這樣的轉動角度很難把握,需要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才能完成,然而即使是熟練工,每次轉動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誤差,影響軸的加工精度。
因此,對于目前的壓緊裝置,有待于做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加工精度高的軸類自動壓筋工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的軸類自動壓筋工裝。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軸類自動壓筋工裝,包括
加工平臺;
下模座,設于所述加工平臺上,上表面開有第一安裝槽;
上模座,能上下移動的設于所述下模座上方,且該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設置有能使上模座始終保持向上運動趨勢的彈簧,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上開有第二安裝槽;
下壓筋模,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槽中并開有第一壓筋槽;
上壓筋模,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槽中并開有第二壓筋槽,且該第二壓筋槽與第一壓筋槽上下對應;
驅動機構,設于所述上模座上方并能驅動上模座向下移動;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安裝板,設于所述下模座的前側并開有供待加工軸穿過的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壓筋槽相對應;
夾具,穿過上述第一通孔并能轉動的設于安裝板上,該夾具具有自前向后貫通的夾孔;
齒輪,設于所述夾具上并位于安裝板的前側,該齒輪中部開有供夾具穿過的第二通孔;
安裝座,設于所述加工平臺上并位于安裝板的前側,開有垂直于第二通孔的軸向布置的滑槽;
齒條,設于所述滑槽內并與齒輪相嚙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萬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波萬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8065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