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9415.1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901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琦;王雷;江貝;任堯喜;李術才;潘銳;孫會彬;秦乾;張若祥;崔常興;王德超;丁國利;姜作華;鄒玉龍;王富奇;郭念波;王保齊;劉文江;張建;肖國強;于恒昌;高松;邵行;胥洪彬;欒英成;高紅科;常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趙敏玲 |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影響 巷道 動態 監測 穩定 評價 方法 | ||
1.一種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安裝高精度微震監測系統以及鉆孔窺視成像記錄儀;
步驟2,采集采動影響前數據:
采用高精度微震監測系統對煤柱下方掘進巷道進行監測,記錄圍巖破裂的位置、能量和次數;
利用鉆孔窺視成像記錄儀進行窺視,記錄圍巖破碎的程度,用于分析圍巖破壞范圍;將圍巖由內到外依次劃分為完整區、較完整區、較破碎區和破碎區;采動影響前圍巖破碎程度W的計算公式為W=S1+ S2+S3+S4,S1、S2、S3、S4分別對應的圍巖為完整、較完整、較破碎和破碎時的長度;
步驟3,采集采動影響后數據:具體實施步驟與步驟2相同;
步驟4,圍巖穩定性分析:基于采動影響前、后所述圍巖破裂位置、圍巖破裂的能量、圍巖破裂的次數和圍巖破碎程度,分別計算得到圍巖破裂范圍提高率、圍巖破裂能量提高率、圍巖破裂事件單位體積密度提高率和圍巖破碎程度提高率;
其中:圍巖破裂事件單位體積密度的計算方法是:基于步驟2中采動前圍巖破裂次數,計算圍巖破裂事件單位體積密度,其公式為C=N/V,其中N為圍巖破裂次數,V為圍巖破裂范圍體積;
步驟5,采動影響煤柱下方掘進巷道穩定性定量評價:基于步驟4得到的各圍巖評價值,利用權重分析法,建立采動影響掘進巷道穩定性定量評價指標,對采動影響掘進巷道進行定量評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高精度微震監測系統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分站、微震系統主機和地面數據綜合處理分析系統;在煤柱下方掘進巷道左幫和右肩各安裝多個傳感器,分別采集圍巖破裂信號,通過數據采集分站將傳感器采集的信號通過光纖與煤礦網絡分站相連,通過煤礦網絡將信號傳輸給微震系統主機,而地面數據綜合處理分析系統將電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并對數字信號加工處理,以實現對微震事件的定位,事件參數的獲取。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方回采工作面與下方掘進巷道在豎直方向重疊之前,傳感器隨著掘進工作面依次前移布置,而當上方回采工作面與下方掘進工作面在豎直方向重疊后,傳感器隨著回采工作的回采依次后移布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巷道左幫、右幫、左肩部、右肩部和頂部布設鉆孔,利用鉆孔窺視成像記錄儀在鉆孔中窺視圍巖,記錄圍巖的破碎。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動影響巷道動態監測與穩定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采動影響前圍巖破裂能量計算公式為D=A11E1+A12E2+A13E3+A14E4+A15E5+A16E6,其中A11、A12、A13、A14、A15、A16為相關系數,且A11+A12+A13+A14+A15+A16=1,E1為能量<10J,E2為能量10~100J,E3為能量100~1000J,E4為能量1000~5000J,E5為能量5000~10000J,E6為能量≥10000J。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941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