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化學活性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79216.0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52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娥;高玉忠;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工業園區恒量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58;H01M4/136;H01M10/0525;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02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化學 活性 正極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二次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活性材料的制 備方法及相應的電極和電池。
背景技術
電化學活性物質磷酸亞鐵鋰(LiFePO4),具有穩定的晶體結構,安全性 好,循環性能特別好,不使用戰略資源鎳鈷、價格低、材料無毒環保,被公 認為制造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鋰電池的最佳正極材料。而同為橄欖石 結構的磷酸錳鋰(LiMnPO4)與LiFePO4具有相同的理論容量,由于其具有更 高的充放電電位(vsLi+/Li=4.1V),使得材料的理論能量密度遠遠高于 LiFePO4。然而由于LiMnPO4導電能力太差,在充放電過程中受到 Jahn-Teller效應影響,導致制備的LiMnPO4材料實際容量較低,循環性能 很差,合成具有較好電化學活性的LiMnPO4材料非常困難。
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采用了諸如添加導電碳、離子摻雜、材料納米化 等等各種手段,來改善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其中研究最多的當屬不同Fe-Mn 比率的磷酸錳鐵鋰固溶體。現有技術中,均為制備單相磷酸錳鐵鋰“固溶體” 的方法,所制備的材料電化學性能較純LiMnPO4雖有所提高,但仍沒有超 過單純LiFePO4的最高水平。為獲得更佳的材料性能,制備更好的電化學活 性材料,本專利由此而生。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提出的目前生產正極材料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 供一種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控制化學合成條件,實 現LiFePO4與LiMnPO4兩晶相共結晶,形成兩種不同晶粒取向的LiFePO4與LiMnPO4在納米尺度均勻復合的電化學活性材料,納米LiFePO4提供高 導電性與高容量,納米LiMnPO4提供高電壓、高能量。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這些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其由錳、 鐵兩種磷酸鋰鹽晶粒在納米尺度均勻復合而成,化學組成為(1-x)LiFePO4/ xLiMnPO4,x=0.01-0.99;SEM/EDX元素掃描Mn、Fe均勻分布。
優選的,兩種磷酸鋰鹽晶粒晶體生長取向明顯不同,其中一種晶粒取向 XRD圖譜I020/I200≥3.0,另一種晶粒取向XRD圖譜I020/I200≤3.0。
優選的,(1-x)LiFePO4/xLiMnPO4兩晶相共存、XRD圖譜各衍射峰均 較寬,且有明顯的分峰現象。
優選的,兩種磷酸鋰鹽晶粒尺寸為5-100nm。
優選的,所述的電化學活性材料是由鋰源、鐵源、錳源、磷源為原料、 經化學原位(in-situ)合成得到的復合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制備(1-x)LiFePO4/xLiMnPO4,x=0.01-0.99電池正 極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錳源、鐵源、磷源、鋰源化合物為原料,分散到水或酒精分 散劑中,
(2)將前述錳源、鐵源、磷源、鋰源化合物溶液充分混合攪拌均勻后, 加入到砂磨機研磨,分散制成漿料;
(3)將前述的漿料干燥后,轉入合成爐內在惰性氣氛下進行固相合成, 即得(1-x)LiFePO4/xLiMnPO4復合材料,x=0.01-0.99。
優選的,在所述的步驟(1)中,將鋰源、鐵源和單質錳按摩爾比1:2:1 進行混合。此方法采用無碳還原工藝,環保無污染,合成的復合材料振實密 度高,加工性能好,電化學性能優良。
優選的,在所述的步驟(1)中,還加入碳源,其加入量為步驟(1)中 原料總重量的5%~10%。
優選的,所述碳源為有機碳源,包括但不限為葡萄糖、果糖、蔗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工業園區恒量咨詢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工業園區恒量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92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